(雨後的圓月如同璧玉)
黛雲遠澹,
(深綠色的雲彩淡淡飄過)
春事誰主?
(這麼好的春色屬於誰呢)
禁苑嬌寒,
(令人想起臨安那輕寒拂罩禁苑的日子)
湖堤倦暖,
(湖堤上已經感到微微的暖意)
前度遽如許,
(春光來得極快)
香塵暗陌,
(香塵遮暗了道路)
華燈明晝,
(花燈把黑夜耀成了白晝)
長是懶攜手去。
(在這景致之中,實在懶得離去)
誰知道,
(誰想好景不長)
斷煙禁夜,
(如今是宵禁杜絕了焰火)
滿城似愁風雨。
(滿城的愁緒如同濃風密雨)
宣和舊日,
(清照懷念著宣和年間在青州的日子)
臨安南渡,
(她南渡來到臨安之後)
芳景獨自如故。
(風景未變,卻已山河易主)
緗帙流離,
(清照的珍卷古器,業已散失殆盡)
風鬟三五,
(元宵節哪還顧得梳理零亂的鬢鬟)
能賦詞最苦。
(不能賞景卻要作詞,這是最苦的事)
江南無路,
(眼前的江南,無路可走哇)
鄜州今夜,
(正是杜甫說的“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
此苦又誰知否。
(如此傷痛,誰能知解)
空相對,
殘缸無寐,
(我空空地麵對一盞殘燈,徹夜難眠)
滿村社鼓。
(隻聽到那不知憂愁的滿村社鼓之聲)
本來,和一個清照的詞,原屬常事。或許那令雪芹驚歎的,是須溪詞前的小序:
餘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
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
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須溪竟為這清照詞,一哭便是三年。偏又匠心獨運地“托之易安自喻”,哭成他的詞。並言“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多半是這情景,似一股驟風推開了雪芹的心扉。雪芹的神思,也便與須溪、清照三點連為一線起來。簡直就是,雪芹得到了清照的聯係號碼。於是,他就要來個大製作了。
他年輕時作的那個《風月寶鑒》,情節極好。如今就將它做個基礎,再給那賈府裏添個園子。園裏,就住進一批由清照神韻裏走來的小美人,叫她們在花影香風裏如魚兒暢遊、花兒怒放……要不了多久,清照的豐韻也便光彩照人了。
有了這個念頭,雪芹幹脆就用須溪詞裏的雅字,為他的主人公命名了:
璧月初晴——璧:寶玉、妙玉(璧是中間有孔的玉)。
月:麝月。
晴:晴雯。
黛雲遠澹——黛:黛玉。
雲:湘雲。
春事誰主——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香塵暗陌——香:香菱。
斷煙禁夜——煙:岫煙。
芳景獨自如故——芳:芳官。
除寶釵、襲人外,大觀園裏那主要的便齊全了。且雪芹一經取定這名字,即再無改易。其他名字倒時常更換,如紫鵑曾為鸚哥,茗煙曾為賠茗等。這就表明,雪芹對這個命名是極滿意的。
這《永遇樂》,根本就是須溪先生為清照畫的像。而今,黛玉、湘雲、探春、晴雯、芳官等,這十三個大觀女兒的名字,都從這裏悄然而出,什麼意思?難道,她們是從那畫兒上走下來的一群小美人?難道,她們身上都遺傳了清照的豐韻?
反正,人物名字既定,紅樓好戲也便開場了。
四、紅樓總綱是怎麼來的
清照那裏有“到頭一夢,萬境歸空”,
雪芹便有“夢幻泡影”,“終於一空”;
清照道了“有聚必有散”,
黛玉就說“人有聚就有散”;
清照有個“散為雲煙”,
神仙姐姐的歌聲裏又有了“春夢隨雲散”……
因而那“散”字,便貫徹了通部紅樓。
難道,雪芹的紅樓總綱,
原是與清照無縫隙銜接的嗎?
欲作興出巨製,須有個總綱。
總綱相當於主題、主線、立意、傾向性等的彙總。紅樓的總綱則必得清照來定。
趙明誠自幼即酷愛研究古器,遂以畢生精力撰著《金石錄》,然至去世,書稿也未殺青。清照便筆削其間,為之修編,並於卷後題跋《金石錄後序》(以下簡稱《後序》)。
清照《後序》前半部,詳記她與明誠青年時的優雅時日。後半部,灑淚記敘她與明誠苦苦搜求方得的珍貴古物或被燒,或遭搶,或遇盜,終至“散為雲煙”。彼時,明誠墓前的樹業已兩手合圍那般粗,唯明誠書稿“手澤如新”。清照“忽開此書,如見故人”。因就憶起了當日的典贍博雅,錦瑟芳華,且慨歎那金石典籍“得之艱而失之易”。遂又抒發了她的明見卓識。
明人曹安,品評《後序》時曾道:“有識如此,丈夫獨無所見哉!”(《讕言長語》)
祝允明亦道:“有此文才,有此識見,亦閨閣之傑也!”(《古今文致》)
清照那“丈夫獨無”“閨閣之傑”的“識見”,即篇尾所言:“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