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附錄李清照與《紅樓夢》之巧合舉例100則(2)(2 / 3)

“幽窗棋罷指猶涼。”

專說棋。

同上

44.寶玉問黛玉願住哪裏,黛玉說:

“我心裏想著瀟湘館好。”

從此,瀟湘館就成了黛玉的家。

二十三回

45.怡紅院裏有“滿牆滿壁”的“古董玩器”。

十七、十八回

46.《芙蓉女兒誄》有“連天衰草”。

七十八回

47.寶玉要看小紅時,“一抬頭,隻見西南角上遊廊底下欄杆上,似有一人倚在那裏,卻恨麵前一株海棠花遮著,看不真切”。

批書人寫道:“試問觀者,此非‘隔花人遠天涯近’乎?”

二十五回

48.寶玉“隻聞得一股幽香,卻是從黛玉袖中發出”。

十九回

49.寶玉發現黛玉袖香之後是:

“聞之令人醉魂酥骨”。

同上

50.黛玉聽曲時,想到的是:

“水流花謝兩無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

俱不脫落“花”與“水”。

二十三回

51.黛玉欣賞名曲是,“止住步側耳細聽”,然後“不覺心動神搖”,“越發如醉如癡”,繼而“細嚼”那詞的“滋味”,“仔細忖度”後,不覺心痛神癡,眼中落淚”。

這過程跟清照十分相同。

二十三回

52.寶玉說將桃花撂在水裏時,黛玉說:

“撂在水裏不好。”

二十三回

53.黛玉葬花時,突然成了“飛燕”——漢代的趙飛燕,是可以在人手掌上跳舞的美人兒,正是最素約的小腰身。

二十七回

54.黛玉在吟詩:

“一行數落著。”

同上

55.黛玉恰好是:

“傷春愁思”。

同上

56.黛玉正在桃花林中,“葬桃花的去處”。

同上

57.黛玉《葬花吟》裏說道:

“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落人亡兩不知。”

“花開易見落難尋。”

“紅消香斷有誰憐?”

“他年葬儂知是誰?”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同上

58.李紈評論菊花詩:

“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

三十八回

59.黛玉的菊花詩中有四個字:

“孤標傲世。”

同上

60.黛玉的菊花詩裏有:

“繞籬欹石自沉吟”。

“喃喃負手叩東籬”。

“籬畔秋酣一覺清”。

黛玉的菊花,也是與“籬”分不開的。

同上

61.黛玉的瀟湘館裏,“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的時候是:

“秋霖脈脈”。

四十五回

62.黛玉的詩就叫《秋窗風雨夕》,詩中的“窗”字又有許多:

“已覺秋窗秋不盡”,

“驚破秋窗秋夢綠”。

“何處秋窗無雨聲”?

“疏竹虛窗時滴瀝”。

同上

63.黛玉是“抱得秋情不忍眠”,“直到四更將闌,方漸漸的睡了。”

同上

64.黛玉是“又聽見窗外竹梢蕉葉之上,雨聲淅瀝,清寒透幕,不覺又滴下淚來。”

同上

65.黛玉的形體“風流嫋娜”,氣質“風流婉轉”,在別人眼裏“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她的詩“風流別致”。她自己也說:“一抔淨土掩風流”“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五回等

66.黛玉也很瘦。

寶玉對她說:

“你瞧瞧,今年比舊年越發瘦了!”

不久,寶玉又“瞧黛玉越益瘦得可憐”了。

四十九回

67.黛玉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

眉是似蹙非蹙的,也有煙。

同上

68.黛玉的眼睛是,“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三回等

69.“態生兩靨之愁。”

黛玉的愁,卻讓兩個酒窩兒便裝下了。

三回

70.黛玉直接就是,“嬌襲一身之病”,且“嬌喘微微”。

同上

71.黛玉的靜態是:

“閑靜時如嬌花照水”。

同上

72.黛玉的動態是:

“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同上

73.黛玉又叫“瀟湘妃子”。

三十七回

74.黛玉是“詠絮才”。

“詠絮”與“鹽絮”是同一個典故。

五回

75.湘雲說黛玉:“她再不放人一點兒,專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犯不著見一個打趣一個!”

李嬤嬤也說:“真真這林姑娘,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尖!”

二十回

76.黛玉的詩裏“愁”字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