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學理論是什麼(2 / 2)

(2)文學理論的價值取向

文學理論既然是文學實踐經驗的總結,那麼文學理論家在總結實踐經驗時,總是要依據一定的哲學、政治、道德、美學觀點等,從而體現出一定的價值取向。文學理論也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文學理論肯定什麼作品,否定什麼作品,讚揚什麼文學現象,批判什麼文學現象,提倡什麼藝術趣味,反對什麼藝術趣味,都應該具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就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而言,它作為意識形態就具有鮮明的價值取向,即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它公開宣稱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因此,我們不能不加批判地接受封建時代遺留下來的一切文學觀點。對於過去時代和西方各國的文學理論,我們要采取批判地繼承和有分析地借鑒態度。中國古代文論和西方文論(包括西方當代文論),都有不少合理的因素,這是古人和外國人在長期文學實踐和理論研究中把握到的真理性的東西,我們要把這些當作養分很好地吸收,作為建設文學理論新形態的一種材料。它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綜合古今中外一切經過實踐檢驗被認為是有益和有用的東西。

(3)文學理論的人文性

我們說文學理論具有意識形態性的同時,又必須看到文學理論是一門人文學科。“情者文之經”(劉勰語)。“文學是人學”(高爾基語)。文學總是圍繞著人的情感而展開的。作家的創作總是要在“情感風暴”中進行,才能展現出一個激動人心的文學世界。文學的鑒賞也需要讀者情感的投入,才能領略和感悟到文學世界那動人情愫。文學理論既然是文學的理論,總是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不同經驗,捍衛人的尊嚴,尊重人的不同思想。

文學理論不同於自然科學,完全靠客觀的事實和數字說話,也不同於一般的哲學社會科學,因為哲學社會科學也是以客觀主義態度從科學那裏衍生而來的,所以單純靠概念的推理為依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盡管也研究人,但把人盡量客觀化(實證主義)、手段化(實用主義)、非心理化和操作化(行為主義和操作主義)、結構化(結構主義)。但是,文學理論與此不同,它在進行必要的理論推導的同時,必須時時麵對充滿詩情畫意的審美世界。這種詩情畫意的審美世界是屬人的世界,是屬人的情感的世界,是屬人的情感體驗的世界。它的重要目的不僅是認識文學,而且還在於提升人的精神,達到人的精神的超越,這就表現了文學理論人文的品格。

【思考題】

1.劉勰《文心雕龍·原道》的“道”是什麼?它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文學觀念?

2.亞裏士多德《詩學》提出的文學“摹仿”說,與柏拉圖的文學“摹仿”說有何不同?亞裏士多德從哪幾個方麵來闡述“摹仿”的種差?

3.如何理解文學是人的一種活動?

4.說明“文學四要素”及其相互關係。

5.解釋如下文學觀念:再現說、表現說、客觀說、獨立說、體驗說。

6.試說明文學理論與文藝學的關係。

7.文學理論具有什麼品格?

【輔助閱讀材料】

1.毛詩序∥張少康.先秦兩漢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2.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範文瀾.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3.亞裏士多德,賀拉斯.詩學·詩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4.劉若端.十九世紀英國詩人論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5.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

[1] [美]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劉象愚等譯,31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