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呂氏春秋·權勳》。
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古時蜀國(今四川)是一個很富庶的地方,沃田遍野,穀滿倉庫,金銀財帛,更是數不勝數。可是蜀侯卻是個貪得無厭的人,還想要更多的金錢、美女。
秦國是蜀國的鄰國,秦惠王見蜀國如此富有,早有吞並的野心,隻因兩國交界之處,不是懸崖,便是險道,很難出兵進攻。後來,秦惠王針對蜀侯貪便宜的個性,命人雕刻一頭大石牛,披紅綢、戴綠花的把它放在通往蜀國的道路上,並不斷往前移。同時,又派人在石牛經過的路上放置了一塊塊的黃金,而且放出風聲說這是一頭會排泄黃金的金牛。秦惠王還派人向蜀侯說,為了兩國的友好,願將金牛送給他。
蜀侯信以為真,便派了身強力壯的近衛軍去開山填穀,築起一條路來讓金牛通過,秦軍等路開好了,便順著新路邁進,將蜀國消滅了。蜀侯為了貪小利,連國家也失去了。
後人將這段故事的最後一句“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簡化為“貪小失大”,用來形容貪圖小的便宜,遭受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