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偉籃壇風雲路》:上命難違(2)(1 / 1)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提出了“聯賽為本”的概念。既然我們沒有機會和條件參加更多的國際比賽,隻能通過提高CBA聯賽的水平、增加聯賽的場次來滿足運動員鍛煉提高的要求,達到增強國家隊實力的目的。這些年來CBA職業聯賽改革的實質就是推動聯賽的國際化程度。我們不僅要通過增加外籍球員上場次數、提高對抗水平,而且在裁判執法尺度上也盡量接近國際大賽的要求,讓年輕運動員在這樣的環境中鍛煉成長。因此,高水平的CBA聯賽對於國家隊水平的提高有促進和保障意義。目前CBA聯賽的競爭性、對抗性越來越強,有力地促進了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年輕球員的成長。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認為職業聯賽是國家隊的基礎,要提高國家隊的水平必須把聯賽水平搞上去。而且聯賽發展對於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也會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記得有一次給總局領導彙報工作時,我提出“聯賽為本”的觀點,立即受到領導同誌的批駁。他說:“這個提法是錯誤的,起碼是可以商榷的。曆來隻有國家隊為俱樂部培養人,哪有俱樂部為國家隊培養人的?”他還舉了體操、乒乓球的例子來證明這一點。在我看來,這不是一回事。運動項目不同,所遵循的規律也應該不同,尤其是針對籃球、足球這樣的在國際上高度職業化的集體項目,更不能簡單照搬個人項目的經驗。

縮短聯賽的結果既解決不了國家隊的問題,又給新生的聯賽帶來負麵影響,顯然是得不償失的。當時為了爭取領導的理解和支持,我們想了不少辦法,做了很多努力,可惜都未能如願。最終隻能按照組織原則辦事,努力落實領導的意圖,盡可能協調和做好各方麵的工作。我們要在聯賽委員會上通過這個決定,要做通各個俱樂部的工作,還得和盈方達成一致。鑒於這個決定給聯賽商務開發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同意了盈方本賽季削減70萬美元保證金的要求,按當時的彙率計算達560萬元人民幣。最後的結果,2006~2007賽季CBA聯賽共縮短了28天。

南北賽區實行了兩個賽季就被取消了,媒體質疑得很厲害,包括當時姚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也表達了強烈的反對。他說:“聯賽縮短之後,國家隊也許會在短期內得到一些幫助,但這是以犧牲中國籃球發展的基礎為代價的。聯賽縮短必然削弱聯賽水平,而聯賽的水平決定國家隊的水平。球員的技戰術經驗損失還隻是一部分,球迷對聯賽的信心、讚助商對聯賽的信心都會降低,球員、教練的收入會減少,教練員執教的經驗會減少。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聯賽信譽的損失,因為朝令不可夕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