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的價值取決於思考的價值
人們每天都在思考,並且思考的事情繁複雜亂。大到思考生命的意義、自己的人生規劃、生活的大方向等,小到思考如何協調夫妻或戀人關係、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如何改善現有的工作、生活環境,如何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如何與朋友、同事相處……思考無處不在。人們不斷地思考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來完善生命的不足和缺憾,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順遂、更加完美。
我們發現,男人和女人的思維方式差別很大,成人和孩子思考的內容各不相同,正常人和病人思考的方式也不一樣,富翁和普通人的思維出發點也有區別,環境的不同也會影響人們的思考心態……千差萬別的思維方式促使人們進行有價值的選擇性思考,優化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增大產生創意的概率。
有目的的思考是最有效、最有價值的思考,而有價值的思考往往更容易產生創意。創意的價值取決於思考的價值。換言之,一個人所思考的東西越有價值,從這個思考中得到的創意也就越有價值。
也許你現在正深陷困境,也許你正處在焦慮的狀態中無法自拔,也許你想要改變卻總是一拖再拖,就這樣,你留給自己的思考時間越來越少,你給予自己選擇有價值的創意思考時間越來越少,你離創意也就越來越遠。
然而這種讓人討厭的現狀真的不可改變嗎?當然不是,改變和不改變都在於你的思維意誌。思維的力量是強大的,除非你不想改變,否則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止你。創意是一種有價值的思考,如果你決心認真經營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成為一個富有創意的快樂達人,那麼從現在開始去做那些有價值的思考吧!
認同感決定創意的價值
認同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人們對自身以及周邊環境的價值評判。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們都需要被他人肯定和認可。遺憾的是很多人都無法得到這種認同感,他們將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夠優秀,確切地說,這個原因應該是他人的評價標準和自己的標準不符。認同感是相對的,每個人評價他人的眼光和標準都是不同的。
盡管得不到他人的認同感並不意味著你的想法沒有創意,但認同感決定創意的價值。一個人的創意如果得不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那麼這個創意就無法發揮它的價值。而且,倘若一個人長時間得不到別人的認同,不被承認,那麼他的自信心就會受挫,就會懷疑自身的價值,懷疑自身思維的方式是否正確。認同感會破壞人們自由發想的思維方式,抑製創意的產生。
有這樣一個故事:
加拿大一個名叫凱爾·麥克唐納的青年無意中發現了青年借助交換網站,他自己有一枚紅色的曲別針,但是這枚曲別針對於他來說毫無用處,他希望可以用這枚曲別針換回一些對自己更有價值的東西。沒過幾天,他用這枚曲別針換到了一支魚形筆。後來在美國西雅圖,他用這支魚形筆換到了一個繪有可愛笑臉的陶瓷材料的門把手,又過了一陣,他用這個門把手換到了一個烤爐。這幾次交換讓麥克唐納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隨著交換次數的上升,他交換來的東西的價值越來越高了。
此後,他對於交換的熱情越發高漲,他先後換到了一台舊發電機、啤酒廣告霓虹燈、一桶啤酒、一台雪地車,接著他用這台雪地車換到了一次免費旅行,然後用這次免費旅行換來了一輛貨車,很快,他用這輛貨車換到了一份唱片合約。最後,一位女歌手用別墅一年的使用權和麥克唐納交換了那份唱片合約。就這樣,凱爾·麥克唐納用一枚小小的紅色曲別針換到了別墅一年的使用權。
網絡換物是一個有價值的創意,它得到了很多網民的認可。而參與其中的“換客”之所以能夠換到自己心儀的東西,是因為別人認可自己手中東西。如果凱爾·麥克唐納手裏的東西得不到別人的承認,那麼他“用曲別針換更有價值物品”的創意也就毫無價值可言。
他人和社會的認同感決定了一個人的創意是否有價值以及有多大的價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有一些有創意的想法,而真正實現這些創意,思考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同和幫助,否則很難成形。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一個創意如果不被他人認可,那麼它就沒有價值。
無獨有偶,《聯合早報》曾經報道過這樣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