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中往往隱藏著創意
當我們一不小心犯了錯,我們會覺得沮喪、生氣,所以我們想方設法地避免犯錯誤,即便是不得已犯了錯誤,也會馬上改正。幾乎沒有人覺得犯錯誤是幸運的,人們討厭錯誤,討厭那些不合常理的東西。然而,創意往往潛藏在錯誤之中,越是不合常規、越是看起來不合適的地方,創意越可能會出現。
無緣無故被掉落的東西砸中,大多數人會覺得倒黴透了,然而牛頓卻覺得被蘋果砸中是一種幸運。倒黴和幸運是相對的,正確和錯誤也是相對的。那些一般人認為的錯誤也許恰恰才是真理,恰恰才是好的、正確的。在錯誤中產生的創意非常多。
一位知名學者無意中聽說了關於國外某項研究新成果的解釋,但是由於大家都是聽說,每個人在聽說這個研究成果的解釋之後都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變化,因而等這個解釋到了這位學者的腦袋中時,已經不是原本完全正確的理論解釋了,換言之,這位學者了解到的這個理論解釋中部分是錯誤的。但是正是由於這部分錯誤,給這位學者帶來了靈感,使他建立了一套富有創意的全新理論。這樣看來,錯誤也並不是我們原先以為的一無是處,有時候錯誤還是很可愛的。由此可見,錯誤信息真的具有出人意料的創造性。
錯誤信息往往能夠成為新發現、新發明創造產生的好契機。陶器的產生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在很久之前,日本人把陶器叫做素燒,那時候製造陶器的技術很差,燒出的陶器經常會漏水;為了解決漏水的問題,後來人們增加了另一道燒陶工序,那就是在首次燒完之後上釉,然後再燒一次,這樣就不漏水了。這道上釉之後再燒的工序就是源自於意外的錯誤。
燒陶的時候,由於溫度很高,炭灰會在四處飄散,而且經常附著在高溫燒製中的陶器表麵。被炭灰附著的地方會形成黑色的塊狀,當時的大多數人都認為這種黑色瑕疵很難看,因此如果在燒陶的過程中陶器被炭灰附著,人們就會認為這件陶器是失敗的。而炭灰覆蓋到陶器表麵當然也就是錯誤的。但是一個有心之人卻並不認為炭灰毫無價值,他發現炭灰附著到陶器上的地方燒好之後會呈現一種玻璃質感,於是他潛心研究,最終用炭灰做原料發明了釉。
一個小小的錯誤卻衍生出了如此偉大的發現,改變了陶器的生產工藝,提高了製造陶器的工藝水平,可見錯誤的創造性確實是不可小視的。原本被人討厭的炭灰,經過改良卻成為製造陶器不可或缺的釉,這真是神奇啊!因此,我們不可隨便否定一件東西的價值,因為在你看來的廢物可能在別人眼裏就是稀世珍寶。
炭灰的功能還不止於此。根據中國有關史書的記載,古代的日本沒有清酒,隻有濁酒,後來有心之人在濁酒中加入炭灰,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濁酒就變成了清澈透明的清酒了。據了解,加炭灰的方法並不是費勁心力苦苦研究而來的,而是有人一不小心將炭灰摻進了濁酒之中,等到第二天他發現混入炭灰的濁酒變清澈了,清酒的出現正是源於這個意外的錯誤。
創意的出現常常就是在這種不經意間,因此,錯誤也可能變為正確,失敗也可能變為成功,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不變的。
在錯誤中產生創意的例子涉及各個領域。
青黴素的發現就來源於突發事件。亞曆山大·弗來明,英國著名徽生物學家、細菌學家一次偶然,弗萊明把沒來得及清洗的培養基胡亂的堆放到了一起,結果青徽菌不慎落入了葡萄球菌培養基中,生成了一種慘白色的新細菌,這種細菌就是盤尼西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青黴素”。
對於弗萊明來說,實驗完畢不及時清洗培養皿原本是一個錯誤,但是正是這個錯誤使他發現了新黴菌盤尼西林,並想到了青黴素殺菌的新理論。
有人為青黴素的成功發現總結了這樣幾個條件:一是,青徽菌落進了葡萄球菌培養皿中;二是,弗萊明沒有清洗這些培養基並把它們摞在一起放在試驗台的陰涼處;三是,當時的氣溫和環境適合青黴素的生長;四是,在弗萊明沒來得及清洗培養皿的時候,他發現了青黴素。
是的,弗萊明發現青黴素是偶然的幸運事件,但是同樣的現象發生在別的實驗者麵前,可能對方並不會注意到青黴素的存在。換言之,倘若不用心觀察,不認真思考,弗萊明根本不會發現青黴素,並得出青黴素殺菌的理論。這樣說來,我們要感謝這個意外事件剛好被弗萊明趕上了,如果換一個不夠仔細的人,可能青黴素的出現會晚上幾百年。
創意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隻有創意才能將偶然的錯誤變成偉大的發現或發明創造。上天賜予的好運氣加上人們自身的努力思考,才會產生創意,才會出現許多新發明、新發現。所以說,創意並不是隨隨便便就會出現的東西,它是不常見的,是非常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