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如何製造和掌握創意:激發創意的8個重要法則(1)(1 / 3)

對於要依靠創意進行工作的人們來說,要等待好運來臨,創意從天而降,實在是不現實的。比如在電影、廣告、設計等創意產業中工作的一線員工,他們思考創意都是有期限的,如果不能在期限內找到創意,完不成工作任務,很可能麵臨降職減薪,甚至被辭退的風險。難道真的沒有那種能製造短期創意的方法嗎?不是的。

根據以往創意達人的經驗,我們總結出了8個激發創意的重要法則,包括腦力激蕩法則、延長線法則和慣性法則、意外發現法則、發酵法則、雞尾酒法則、比喻法則、組合法則、類推法則。盡管這些法則並非百發百中,但是隻要掌握這些方法的實質和使用技巧,製造和掌握創意也並非難事。

下麵我們一起來學習這8個神奇的創意製造法吧!

腦力激蕩法則

腦力激蕩法是一種最廣為人知、應用最普遍的創意思維策略。腦力激蕩法最早由美國知名學者、美國BBDO廣告公司創始人亞曆山大·奧斯朋於1938年提出並實踐,此法重視集體思考的策略,注重相互激發思考,鼓勵所有的參與者在某個固定的時間段內,提出多樣的設想,產生大量的意念,進而從中獲得創意。

腦力激蕩法又被稱為“頭腦風暴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將全部心思用在提出構想上麵,不做任何評論;不限製思考的空間和範圍;以鼓勵方式為主,設想越多越好。也有人將腦力激蕩法則稱之為“實用的想象力”,因為想象力是一切尋求以創意方式解決問題的來源。腦力激蕩法則強調的是尋求新的解決方案,盡可能多地提出新思想、新觀念或新策略,以備候選。

通常情況下,腦力激蕩法則多用於團隊共同思考創意,不過這一法則對於個人來說同樣適用。個人在思考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時,運用腦力激蕩法則,激發思考,有助於轉變思維方式,提高創意出現的概率。

腦力激蕩法堅持這樣四項基本法則:禁止批評、放鬆心情、大膽想象、善於聯想。

要想得到創意,首先要摒棄批評的習慣

腦力激蕩四項基本法則是構成腦力激蕩法的主體部分,要想得到創意,每個參與者都必須要遵守這些法則,誰也不能例外。在這四項基本法則當中,又尤以禁止批評一項最為緊要。許多人在剛開始參與腦力激蕩會議的時候,或許由於之前在工作和生活中養成了批評他人的習慣,經常違反這條規則,以致會議氣氛變得非常尷尬,剛剛燃起的創意火苗即被撲滅,參與者們害怕被批評而不再積極發表構想,創意也就很難產生。

在腦力激蕩會議中,任何參與者都不能隨意打斷他人的講話,不得隨意批評他人新發表的構想,即使你認為他人的構想毫無可取之處,你也不能表示出任何反對情緒,包括文字、語言、肢體動作、麵部表情等。與之相反,每個參與者都要讓自己的大腦高速運轉起來,積極發散自己的思維,認真聆聽他人的構想,提出自己的構想,將所有和批評有關的情緒收起來,真誠地麵對他人。隻有徹底摒棄批評的習慣,嚴格執行“禁止批評”的法則,才能讓所有的參與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而提出與眾不同的構想,獲得優秀的創意。

琳達是廣州一家廣告公司的設計總監,按照公司規定,每周她都會和下屬們一起參與一次腦力激蕩會議。每次會議之前她都會跟大家重申一次腦力激蕩的四項基本法則,尤其是不要批評其他同事的新構想這一條,否則就可能麵臨被辭退的風險。為什麼琳達如此重視“禁止批評”這一原則呢?這要從她的一次親身經曆說起。

2003年6月,琳達從中山大學設計專業順利畢業,隨後她進入一家廣告公司做設計助理。在一次腦力激蕩會議上,她提出的構想被一位設計師批評為“不知所雲”,甚至還說她根本不適合廣告設計這一行。這讓她感覺非常受傷,甚至一度萌生離開設計行業的念頭。在後來的腦力激蕩會議上,琳達再也沒主動發過言,其他同事也因為害怕被批評而越來越少發言,公司的廣告創意質量也大幅下降。

半年之後,為了提升公司設計的創意質量,公司高薪聘請業內非常有名的設計師傑森做設計總監,一次偶然的機會,傑森得知了琳達之前提過的那個被批評的創意,傑森認為這個創意很棒,在他的堅持下這個創意很快得以實施,並取得非常好的宣傳效果。此後,傑森在腦力激蕩會議上明確規定:嚴禁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