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班後,她將策劃改為係列專欄,包括“80後小夫妻的麻辣生活”“90後戀人的麻辣愛情”……等專欄。這樣一來,按照年齡段劃分,就將80後、90後讀者都囊括在其中了。實際上,安妮將一個專欄做成係列專欄遵循的就是延長線法則,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固有思維,從社會發展的流動性看問題,這樣才有了後來富有創意的專欄策劃。
後來經過一係列的修改,她策劃的專欄登上了公司的雜誌。不久之後,她也如願調崗,成為一名策劃編輯。
延長線法則的實質就是思考事物發展的未來趨勢。比如,隨著時間的流逝,絕大多數80後開始走進婚姻生活階段、90後也開始進入戀愛時期,因此,一本雜誌在設置專欄的時候,必須要考慮這些讀者群當下的實際生活情況,若早幾年80後還未婚、90後還小,若晚幾年90後也要走進婚姻殿堂。將90後讀者群體納入考慮的範疇,正是基於延長線法則。
按照這一法則,未來00後、10後都會成為雜誌的讀者群體,而雜誌的內容也要貼合他們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價值觀等。隻有遵照延長線法則,才可能找到優秀的創意。
延長線法則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德國一位著名的學者根據延長線法則,創造了全新的“讀者”概念。與明確的作者相比,“讀者”是一個不確定的群體,研究作者的學者很多,而研究讀者的學者則少之又少。後來德國的這位知名學者看到了“讀者”和作者之間是對應的關係,他認為有針對作者的研究,就應該有針對讀者的研究,盡管讀者的研究群體是不確定的。後來這位學者從延伸線上找到了個人讀者。
簡單地說,個人讀者的思維的出現要晚於讀者群的思維的出現。
讓思維跟著慣性飛
在創意法則中還有另一個與物理學相通的法則,即慣性法則。
慣性法則在物理學上的定義是這樣的:假設某個物體正在沿著某個方向運動,如果有外力在某個地點阻止它繼續前進,那麼這個物體會“想方設法”地維持原來的狀態,包括運動方向和速度,這就是運動的慣性。慣性法則同樣可以運用在思考創意上,有時候利用慣性法則也能夠改變思維模式,為大腦帶來新鮮的靈感,提高創意產生的概率。
南風瑾(化名)是某知名小說網站的簽約作者,他的文筆一般,但是情節充滿張力,想象力豐富,總是能別出心裁地寫出一些讓讀者驚異的情節,他的創意思維使他擁有一大批忠實的讀者。然而他也並不是天生就想象力豐富的,再說了,網絡小說的字數一般都過百萬,篇幅很長,這就要求作者每天都要有奇思妙想。那麼,南風瑾是怎麼保持自己的想象力的呢?為什麼他的靈感能夠源源不斷呢?他是怎麼讓創意經常光臨自己的呢?
他在寫作的時候經常會采用“中斷寫作”的方法,即每每寫到精彩部分的時候,他就會停下來不寫。這個時候大腦的慣性功能就會發揮作用,盡力繼續寫下去;就算沒有繼續往下寫,腦海裏也會出現之前寫過部分的後續情節,而且經常會閃現很多之前沒有想到的精彩情節。當他寫到精彩部分戛然而止,他的思維就會在慣性思維的影響下,繼續思考,從而提高產生創意的可能性,捕捉到更多之前沒有的靈感,使小說更富有創意。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愛好讀書的人也會有類似的體驗。當你閱讀一本書的精彩部分時,突然被一些外在因素打斷停下來不讀時,這時慣性法則就會使你的思維極力維持讀書的狀態,思考後續的情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讀者更青睞那種設置開放式結局小說的一個重要原因。為讀者留白的空間越大,讀者的思維也會越發散,每一個讀者在自己的心中都會為小說設置自己理想的結局。其實留白就是一種創意。
盡管慣性法則在激發創意方麵的作用無法量化,也無法明確,但是我們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慣性法則偶爾能激發創意,它是有效果的。在生活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自己受了某種影響,其實也是慣性法則在發揮其功能。比如,生活一直順利的人突然遇到挫折,就會感覺自己的天塌了一般,不能接受;其實這種挫敗情緒之所以表現得非常明顯,正是因為之前的順利情緒的慣性作用,使得人的思維還停留在對未來美好的預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