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投資理財
1.投資的學術定義
投資最基本的含義是,通過把資金使用權讓渡給有能力的個人和組織,以謀求經濟收益的行為。風險投資、實業投資比較符合這個定義。在這裏,投資的對象是“有能力的人或者組織”,也包括經常被強調的企業家。雖然從現在來看,即使如此,也難保大部分投資打了水漂,不過,這依然可以作為第一投資對象。但可以對其修正,以適應更廣泛的情況(包括過去的網絡行業),那就是投資的第二對象-產品或者項目。因此可以說,在基本含義上,投資對象是“人/組織+產品/項目”。
通俗地說,投資是將一定數量的資財(有形、無形)投放於某種對象或事業,以獲取一定收益或社會效益的活動。
理財的通俗含義
理財即對於財產(包含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知識產權)的經營。具體而言,是指個人或機構根據個人或機構當前的實際經濟狀況,設定想要達成的經濟目標,在限定的時限內采用一類或多類金融投資工具,通過一種或多種途徑達成其經濟目標的計劃、規劃或解決方案。
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範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
理財包含以下含義:
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是解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
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現在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等,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與投資有關的其他學科
金融學是研究人們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如何進行資源的時間配置的經濟學科。金融學的三大支柱是貨幣的時間價值、資產評估和風險管理。金融學的核心問題是研究資本和資產的配置效率,這種配置主要是通過金融市場來進行。
財務管理的基本職能是準確核算與精明管理。管是控製,理是訓練;管是條條框框、中規中矩,理是苦口婆心指引成長。隻管不理,
企業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滅亡。
會計學的基本職能是核算(貨幣度量、實物度量、勞動度量)與監督。
統計學的基本職能是信息(實物度量、貨幣度量、勞動度量)、谘詢和監督。
投資的種類
按投資方式分為直接投資(包括投入資金建設項目、生產資料-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和間接投資(購買有價證券-債券、股票等)。
按作用方式分為外延性投資(增加生產要素數量,如新建、擴建、改建、恢複等方式)和內涵性投資(提高生產要素質量,如挖潛、更新、改造、革新等方式)。
按投資對象存在形式分為實業投資、金融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
按區域分為國內投資和國際投資。
按風險程度分為常規投資(一般投資,預期有收益)和風險投資(特別適用於高新技術、高風險、高回報企業,也叫創業投資)。
投資者行為
投資是一種依靠資本投入與智力投入而獲得更多財富的活動,是勤勞致富、信譽致富、依法致富。典型代表“巴菲特投資型”。
投機是指利用不對稱信息和時機在市場交易中獲利的行為,尤指甘於承擔風險,在市場上以獲取差價收益為目的的交易。投機行為將著眼點放在價格變化上,很少考慮交易品種的實際價值。典型代表“索羅斯投機型”。二者的區別可見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