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1
股票投資者和投機者的主要區別
投資者
投機者
對買賣標的的看法
買賣股票就是買賣企業
買賣股票不是買賣企業
主要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
技術分析
平均持股時間
比較長
比較短
投資者或投機者的主要群體
大機構、專業投資機構
小機構、小散戶
資料來源:邱華炳,龐任平.投資經濟學[M].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投資主體
在證券市場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參與者,有個人,有企業,甚至還有政府。但不管其參與市場出於何種目的,參與市場的期限如何,凡是出資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個人或機構,統稱為證券投資者。根據投資者的組織形式,通常被劃分為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兩大類別。
機構投資者
1.
機構投資者的含義
機構投資者是指在金融市場從事證券投資的法人機構,主要有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投資基金、證券公司、銀行等。在證券市場上,凡是出資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個人或機構,統稱為證券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從廣義上講是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
機構投資者按照其主體性質,可以劃分為政府類機構投資者、金融機構類機構投資者、企業法人類機構投資者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政府參與證券投資主要是為了調劑資金餘缺和進行宏觀調控,一般不以獲取投資收益為目的。企業進行證券投資主要是為了獲取收益,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金融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商業銀行、信托公司、基金等。此外,資本市場相對落後的國家常常通過設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製度(QFII)的方式引入境外機構參與本國資本市場的運行。
在西方國家,機構投資者包括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保險公司、各種福利基金、養老基金及金融財團等,其中最典型的機構投資者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投資的共同基金。在中國,機構投資者目前主要是具有證券自營業務資格的證券經營機構,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投資管理基金、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等。
2.
機構投資者的特點
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投資管理專業化。機構投資者一般具有較為雄厚的資金實力,在投資決策運作、信息搜集分析、上市公司研究、投資理財方式等方麵都配備有專門部門,由證券投資專家進行管理。1997年以來,國內的主要證券經營機構,都先後成立了自己的證券研究所。個人投資者由於資金有限而高度分散,同時絕大部分都是小戶投資者,缺乏足夠時間去搜集信息、分析行情、判斷走勢,也缺少足夠的資料數據去分析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因此,從理論上講,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相對理性化,投資規模相對較大,投資周期相對較長,從而有利於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2)投資結構組合化。證券市場是一個風險較高的市場,機構投資者入市資金越多,承受的風險就越大。為了盡可能降低風險,機構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會進行合理投資組合。機構投資者龐大的資金、專業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場研究,也為建立有效的投資組合提供了可能。個人投資者由於自身的條件所限,難以進行投資組合,相對來說,承擔的風險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