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投資收益怎樣確定(2)(1 / 1)

(1)證券市場的成熟度。市場越不成熟,市場投機氣氛就比較濃厚,股票價格的波動幅度就越大,進而產生股票差價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當然,投資損失的可能性也越大。

(2)投資者的操作水平。股票的價格變化無常,隻有操作水平高的投資者,才能在最適當的時機,用最好的價格買入和賣出股票,從而產生差價收益。反之亦然。

(3)公司的未來盈利能力。如果上市公司的未來盈利能力不斷增強,那麼其股票價格上升的可能性就增加,反之就有可能下降。

(4)金融市場的利率水平。如果金融市場的利率水平提高,則進入股市的資金減少,一般說來,股票價格就會下降。反之亦然。

債券投資收益

債券投資收益主要由兩部分構成;①債券持有收益,投資者持有某種債券而獲取的債券利息;②債券交易收益,債券投資者通過債券市場獲取的債券買進價格與賣出價格的差額。

1.

債券持有收益

債券持有收益,即債券利息,是指發行債券時所規定的債券票麵利息或利率,它是債券投資收益的主要部分。債券利率一般由發債人事先確定,並且一旦確定,便不再變動(浮動利率債券除外)。它既不像股票的股息那樣受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也不像銀行存款那樣單純由期限長短決定。債券利率的高低一般受以下諸因素影響:

(1)債券期限的長短。債券期限是指債券從發行日起到清償本息止的這段時間。債券期限越長,意味著投資者承擔的市場風險越大,因而需要較高的利率予以補償;反之,投資者承擔的市場風險較小,利率也就相應較低。

(2)債券發行的價格。債券的發行價格是指債券投資者認購新發行的債券時實際支付的價格。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債券發行價格越高,利率水平也相應提高,反之利率水平相應降低。這樣可使債券的實際收益與一般收益水平相適應,不至於相差太懸殊。

(3)金融市場上的利率水平。發行債券時的市場利率是衡量債券票麵利率高低的重要參數,但兩者往往又不完全一樣。一般而言,發行債券時的市場利率較高,債券的發行利率也就製定得較高,反之就可製定得較低。

(4)債券計息的形式。債券的計息可以采用單利、複利及貼現利率等方式。采用不同的計息方式,對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有著不同的影響。一般而言,在實際收益水平確定的情況下,單利計息的利率水平要高於複利和貼現計息的債券利率。

(5)債券利息的支付頻率。付息頻率是指在債券投資者的持有期限內,舉債人隔多長時間支付一次利息。債券的付息頻率在多數國家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①一次性付息,即無論債券的期限多長,舉債人從發行到償還這段時間內隻支付一次利息;②分次付息,即發行者在債券未到期內,分次將債券利息支付給債券持有者。分次付息一般又分為按年付息、半年付息和按季付息等三種方式。一般地,在相同條件下,如果是單利計息的到期一次性付息債券,其利率水平應高於分次付息的債券利率,以補償投資者因不能將中期所得利息進行再投資的利益損失。

(6)債券的信用級別。債券信用級別是指信用評級機構根據債券發行者的資金使用合理性、按期償還債券本息的能力、風險程度等予以評定的用符號表示的等級。債券的信用級別高,違約風險就低,則可以適當地降低利率,反之則要相應地提高利率。若市場上無公開評級製度,就應考慮發行者的社會知名度、有無擔保等保證條款來確定利率水平。國際權威評級機構對債券評級的標準如表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