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就是給你賺到的錢分配好工作,讓它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你可以把你的錢分成5份:消費錢、應急錢、養命錢、閑錢和保險錢。你安排好這些錢以後,就要嚴格遵守紀律,不能輕易地挪用,比如,拿養命錢去投資股票就是非常錯誤的。
【四】圍繞一個中心,抓好理財的三個環節
前麵說過,理財的中心是管錢,它包括三個環節:攢錢、生錢和護錢。理財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圍繞“管錢”這個中心,抓好“攢錢、生錢、護錢”這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攢錢,這是理財的。
決定你財富的不是你的收入,而是你的支出。
我前麵講到了收入是河流,財富是水庫,花出去的錢是流出去的水。你家“水庫”裏最初的財,一定是攢出來的。要攢錢,就要養成量入為出的良好習慣,堅持一生恪守、始終不渝。你要知道:決定你財富的不是你的收入,而是你的支出。
我打一個比方,李先生一個月掙2萬元,他的開銷大,一個月要花掉1.9萬元。石女士一個月隻掙1萬元,生活比較節儉,一個月隻花
5000元。10年後,李先生的“水庫”裏隻有12萬元,而石女士的“水庫”中卻有60萬元。由此,我們就可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是支出決定了你最終的財富,而不是收入。現在很多人年紀輕輕有很好的工作,拿著很高的薪水,他們就有一個虛無的幻想,以為自己的工資就是財,這是不對的。隻有省下來的錢才是你的財,花出去的錢如同流出去的水,不再屬於你了,這就需要你養成攢錢的習慣。
要養成攢錢的習慣,一定要從年輕時開始、從小事做起。要學會攢小錢,積少成多,千萬不要做月光族,以致無財可理。我有這樣一個建議:你把自己省下來的一次打車錢,省下來的一次做美容的錢,省下來的一次吃飯的錢,都放在一個儲蓄罐裏,每個月省下10%的夥食費,也把它放在儲蓄罐裏。時間一長,那些小錢就會變成很多錢,10元可能會變成100元,100元可能變成1000元、10000元。你從那些小錢攢起,一定會有自己的第一筆儲蓄,這樣,你就在理財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要養成攢錢的習慣,就需要製定強製的儲蓄計劃。比如,把你每個月收入的10%~20%先存入銀行,我想一般人都可以做到這一點。
我打一個比方,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效益不好要裁員,公司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是離開公司,第二是隻發給你原來工資的90%,你能接受嗎?我想對於99%的人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你是可以接受的。原來發薪10000元,現在發薪9000元,一般人都是可以接受的。你可以想成是公司削減了你的薪水,你就把原來工資的10%存入銀行,這樣你就有了自己的第一筆儲蓄。這就是我前麵講的,攢錢的習慣一定要堅持,持之以恒就會有效果,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攢錢是理財的。你如果不去攢錢,你的“水庫”裏永遠沒有水,你永遠無財可理。請記住:所有的百萬富翁都是先有1元錢,後有999999元錢的。理財一定要從攢錢開始。第二個環節:生錢,這是理財的重點。
光依靠攢錢,你家“水庫”裏的水是不足以應對生活中諸多需要的。你還需要利用自己手中的錢去作投資,去打一口屬於自己的深井,讓井裏的水不斷地冒出來,流進你家的“水庫”,為你的生活提供財務上的支持。
下麵,我來講一個關於打井生錢的故事。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前後兩座山上的廟裏,這兩座山之間有一條小溪。兩個和尚幾乎每天都在同一時間下山到溪邊挑水,久而久之,他們成了好朋友。就這樣,每天在挑水中不知不覺地過了三年時間。突然有一天,前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後山的和尚心想,大概他睡過頭了,就沒有當回事兒。哪知道第二天,前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是一樣。過了一個星期,還是這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後山的和尚終於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老朋友可能是生病了,我應該去看看他,看看能幫上他什麼忙。於是,他便登上了前麵那座山,去看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了前山的廟裏,看到他的老朋友以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拳呢,一點兒也不像一個沒水喝的人。他很好奇地問:“老兄,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不用喝水嗎?”前山的和尚說:“老弟,來來來,我帶你去看看。”於是,他帶著後山的和尚,走到後院,???著一口井說:“這三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忙的時候少挖點,閑的時候就多挖點。一個月之前,我終於挖出了井水。從此,我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練我喜愛的拳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