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數四:當場免費體檢、看病。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講座後,這些“專家”就會當場為老人免費作體檢。體檢的項目非常多,在場的所有老人都會被查出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在場的“專家”當場會為“病人”開出大劑量的藥方,藥方上的“藥品”就是剛才“專家”介紹的保健品。
招數五:送貨上門、登門取款。
很多老年人在決定購買“專家”推薦的產品之後,由於兜裏沒有帶那麼多錢,主辦方就會派人送貨上門,非常熱情地跟隨老人們回家取錢。
5.數碼產品銷售陷阱。
如果你想買電腦、攝像機、手機,一般都會選擇某個電子產品大賣場。在購買這些電子產品時,你可能會麵臨以下的銷售陷阱。
陷阱一:“轉型”銷售。
所謂的“轉型”銷售是指銷售員以“實際效果很差”或者缺貨為由,讓不明內情的消費者放棄自己原來看好的機型,轉而購買那些價格更高、利潤更高或者不暢銷的產品。很多消費者在“專業人員”的強大心理攻勢下,花更多的錢買回了超出自己需要或預算的機型。
陷阱二:水貨與翻新二手貨當新品賣。
有些電子產品經銷商以超低價格推出某款產品,但又大都不敢開發票,或者提供假發票。不言而喻,這款產品大都是水貨或者是翻新二手貨。因此,在購買電子產品時,一定不能光圖便宜。
陷阱三:配件陷阱。
為了吸引顧客,很多銷售商把產品的價格報得很低,甚至低於進貨價。但是,哪個商家願意作賠本買賣呢?騙人伎倆就藏在搭售配件上。比如買數碼攝像機,一般要配存儲卡、第二塊電池,以及原裝包之類的產品配件,這些高價配件就是經銷商的贏利點。
6.教育消費陷阱。
陷阱一:名校分校陷阱。
很多普通中學為了便於招生,往往同某些名校“聯姻”,打著某某名校的分校招牌。很多家長慕名而來,殊不知名校和名校的分校之間並無實質聯係,隻是借用名校名稱罷了。家長們繳納數目不菲的擇校費之後,孩子卻沒有受到名校的教育,這樣就跌入了名校分校的陷阱。
陷阱二:高校招生陷阱。
近年來,在高校招生錄取期間,一些招生中介詐騙活動猖獗,他們主要的招數:一是冒充高校人員,二是打著接受高校委托的旗號,三是以“自主招生”哄騙,四是以“低分高錄”哄騙,五是宣稱有招生的“內部指標”,六是以地方、軍隊院校“特招生”的名義哄騙,七是郵寄假的錄取通知書,八是篡改網上公示的招生名單。
陷阱三:海外留學陷阱。
隨著國內赴海外留學的人越來越多,國外有一些不法分子借機在國外開設“三無大學”。所謂“三無大學”就是“無校舍、無師資、無資質”的大學,在國內招生。還有些人也打著國外名牌大學分校的招牌在國內招生,很多出國留學的人在國內繳納了巨額學費之後,到了海外方知被騙。
陷阱四:遠程教育海外文憑陷阱。
有些國內的教育機構和海外教育機構聯手,推出了遠程教育的課程體係,宣稱在國內通過遠程教育即可獲取海外著名教育機構的文憑。殊不知這些海外文憑一文不值,它是國內某些教育機構在海外自己注冊的文憑,完全是“出口轉內銷”的文憑。結果學生花了很多錢,竟然隻買到了一張廢紙。
陷阱五:名牌家教陷阱。
針對有些學生中考、高考成績不理想的現象,某些家教公司就推出了價格不菲的名牌家教。聲稱一旦聘請了這些名師,學生的成績會在短時間內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結果往往同他們原先的承諾不符,很多支付了巨額家教費的家長並沒有看到孩子們的成績有很大的提高。找這些家教公司退錢幾乎是不可能的,有些公司甚至演出了“人間蒸發”的一幕。
陷阱六:海外職業資格證書陷阱。
我們國家的教育進入職業教育和學曆教育並重的時代,很多海外的職業教育機構看好了中國巨大的人才培訓市場,紛紛在國內推出了海外職業資格證書。他們紛紛打著“國際化證書”的幌子,用非常昂貴的價格吸引國內的人參加各種職業證書的培訓和考試。他們往往宣稱,一旦持有海外職業資格證書,就有了國際化從業的背景,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執業。這種說法十分荒唐,完全是無稽之談。姑且不說大多數人都到國外執業根本不可能,即使有一小部分人到國外執業,他們也會麵臨語言不通、人脈關係不廣的障礙,職業證書很難幫助他們謀生。
7.求職陷阱。
陷阱一:試用期陷阱。
由於很多公司在試用期期間給員工的工資待遇很低,這些公司往往在試用期一結束就把員工解雇,招聘新的試用期員工,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陷阱二:培訓陷阱。
很多機構以招聘為名,其實是替某些培訓機構招攬生源,有些招聘機構甚至規定在新員工進入公司之前,先要繳納一定數額的培訓費,培訓之後才能上崗,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求職陷阱。
陷阱三:崗位名稱陷阱。
很多招聘廣告中寫著招聘市場總監、保險事業部經理,實際上是在招聘保險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