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他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他就是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兩百年前,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把這個結論寫在了他的著作,《實踐理性批判》中,刻在了他的墓道上。他就是康德,一個被譽為哲學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卓然挺立於人類思想頂峰上的巨人。在他離去了一百多年後,20世紀的哲學家們,驚歎的發現他的哲學應當成為新哲學的基礎和出發點,任何離開他的立場的倒退都是不能接受的。哲人們紛紛著書立說高呼著“回到康德那裏去”,回到這個世界公民的身邊去,使世人驚醒。
伊曼努爾·康德,1724年誕生在波羅的海的一個建堡不久的城市——哥尼斯堡,這個意為國王之山的城堡,如果也算是一座曆史名城的話,那也是因為康德這個哲學王國的國王的誕生,而揚名。世代的變遷,幾經戰爭的洗刷,如今在地圖已查不到這個城市了。這也許讓這個期望“永久和平”的老人,永遠無法安息,隻有他那不算富裕的父母,送給他的名字的取義——上帝保佑我們,可以為其超度靈魂。在未來地幾百年裏,是否還會有另一個哲學王者出現,我們不得而知,我們應該崇敬他。
伊曼努爾·康德的王者氣度,不在於其智慧勝過了辯才無礙的釋迦牟尼,而在於他通過理性假定了上帝的存在,正如他所說,如果上帝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人類的幸福,也因為上帝的存在是不可以證明的。他的二律背反為自己的哲學劃出了界限,而一個又一個的二律背反,也為世間的思維劃出了界限的邊緣。今天,即使是職業的哲學專家,大多數人都無法將浩如煙海的西方哲學著作,讀懂,讀遍,更徨論一般的讀者。不懂哲學的人群,是文明程度低下的人群,也是缺乏思辯智慧,找不到真正的真理及思想的人群。正是因著這一點,為了讓更多的讀者快速簡約地與大師親密地接觸一回,我們編譯了這套“感受大師的智慧文叢”,將大師們深奧的哲學思想,以剪貼的通俗化的方式介紹給廣大青年讀者。也算是我們奉獻當代社會的一頓思想大餐,以此反省我們的生活,反省我們的流行文化,反省我們的人生。我真誠的希望這一點能為大家所接受,並且我希望我們不僅做了,而且希望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