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順起義震四川(1 / 3)

隨著北伐戰爭的發展,中國共產黨為了配合國民革命軍北上,並試圖建立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武裝力量,決定讓朱德再回四川,同劉伯承等一起領導瀘州、順慶起義。

當時,四川被楊森和劉湘的部隊控製。楊森和劉湘的野心都很大,每時每刻都想吃掉對方,獨霸四川。在北洋軍閥的勢力急遽衰敗,楊、劉兩人之間的摩擦日益表麵化的情況下,中共重慶地委決定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開展軍事鬥爭,策應北伐。

1926年8月3日,中共重慶地委向中共中央呈送了《四川軍事調查》和《四川各派軍閥的動態》兩個報告,詳細列舉了四川省內各部隊的番號、槍支數量,駐了地域,派係淵源、政治態度和戰鬥力情況。8月上旬,劉伯承和吳玉章在上海向中共中央彙報工作時,也提出了爭取在四川建立起自己的軍隊,或者策動一部分四川部隊起義,借以推動四川軍閥易幟,參加國民革命的設想。重慶地委還根據四川的實際情況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在川中如果我們要扶起朱德、劉伯承,造成一係軍隊是可能的”。重慶地委還提出了在瀘州、順慶一帶舉行武裝起義的具體方案。

中共中央對重慶地委的建議十分重視,看到了“在軍事運動上,我們亦有造在自己的一種局麵之可能”,決定派人加強四川的軍事運動,組織部隊配合起義。在這種情況下,朱德同楊門音公、劉伯承一起,領導了瀘州、順慶起義。

11月中旬,朱德來到重慶浮圖關,同楊門音公在劉伯承家裏召開緊急會議。會上,根據中共中央的意圖組成了“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委員會由朱德、楊門音公、劉伯承三人組成,負責領導四川的軍事運動,地委書記楊門音公兼任軍委書記。

楊門音公,名尚述,是四川潼南人。他雖然出身封建地主家庭,但少年時期就對舊社會和舊教育不滿、遠赴南京考入江蘇軍官教導團。1917年又東渡日本,在學習軍事的同時,閱讀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的書籍,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回國後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朱德對楊門音公早有所了解,現在一起組織瀘順起義,朱德感到很高興。

朱德和劉伯承是老相識了。早在1916年,朱德和劉伯承都參加了反對袁世凱複辟帝製的護國戰爭。在萬縣時,朱德又見到了劉伯承。由於多年不見,劉伯承走進朱德的辦公室時,把共產黨員的證件往桌上一放,又在朱德肩上拍了一巴掌,大聲說:“玉階,還記得我嗎?幾年前我們在川南見過麵。那時候,我還代表成都軍閥和護國軍商量怎樣對付雲南、貴州呢!”朱德得知劉伯承是受黨中央派遣,從上海回到四川來策劃軍事起義時,興奮極了,連聲說:“好呀,好呀,這一次我們可以大幹一場了!那些天,劉伯承經常到“寶隆洋行”朱德的辦公處碰頭,秘密分析四川的軍事形勢。當朱德講到楊森性奸狡時,劉伯承多次提醒朱德,要朱德千萬小心。現在,兩人都要為共同的任務去奮鬥了。

朱德、劉伯承和楊門音公在一起召開的第一次軍委會,主要研究了瀘州起義和順慶起義問題。劉伯承在會上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四川軍事運動的指示,提出了利用川軍的矛盾組織瀘、順起義的戰略構想和具體策略。朱德同劉伯承和楊門音公經過反複商量,決定先爭取駐守順慶和合川的3個旅起義,在四川中部站穩腳跟;再發動駐瀘州的兩個旅起義,互相策應。然後把這兩部分起義軍擴編為6個師,組建四川國民黨的左派軍隊。

為了配合瀘順起義,國民黨左派蓮花池省黨部於11月25日在重慶市中山學校召開國民黨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先在重慶造革命聲勢。在這次大會上,朱德和劉伯承、楊門音公等人被選為大會主席團在員和省黨部執行委員。

1926年12月1日,瀘州起義提前爆發。兩天以後,順慶起義由於時機泄露,也不得不提前舉行。瀘、順兩地上一萬兩千多名軍人從舊軍隊中殺出來,把槍口對向腐朽的北洋政府。12月9日,劉伯承根據事先計劃,就任“國民革命軍川軍各路總指揮”。

在四川反動軍閥的瘋狂反撲麵前,朱德同劉伯承一起領導瀘順起義軍堅持戰鬥167天,不僅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戰爭,也為共產黨直接掌握武裝力量提供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