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賀龍第三次失敗,又成了一個平民百姓。
護法軍吞並護法軍,真是天下之怪事,這和軍閥的做法有什麼兩樣?賀龍怎麼也想不通,十分苦惱。父親賀士道來常德看望他,見他寄居在一個姚記商號裏,而且剛剛出獄,心裏很不好受,甚為兒子耽心,便勸賀龍回鄉務農,圖個平安,不要再在刀尖子上打滾了。回家,我們還可以重振賀家。
賀龍對父親說:“爺爺給你改名叫立堂,是盼你立起宗堂;奶奶給我改名為振家,是叫我振興家業。結果呢?你七立八立,鍋都揭不開了;我七振八振,當了騾子客。後來,我擁護孫中山,明白了建立民國,打倒貪官汙吏的道理,明白了平均地權,讓窮苦農民有田種,有飯吃的道理,人活著就該為這個道理幹!”
賀士道吸著煙,慢吞吞地說:“你趕騾馬,人家關過你兩次;參加了革命黨,又坐過班房,算是死裏逃生嘍。不如見好收場,莫幹嘍!”
“莫幹?”賀龍說:“該死的朝天,不該死的萬年。不拖隊伍,上對國家不忠,下對祖宗不孝。我就不信隊伍拖不起來。孫中山還是成了垮,垮了再幹,搞出個民國來了。”
賀士道沉吟了一會,說:“道理是滿對的,隻是搞不好你會掉腦殼的。你現在是橫下了一條心,我也不再攔你了。常伢,你自己好自為之吧!”他對兒子說:“我回家去了,隻要你需要,我會來出把子力氣的。”
看來,老人是被說服了。從此,一直支持兒子投身革命鬥爭。1920年夏初,老人受兒子的委托,帶著他的小兒子賀文掌,去澧州領取槍枝,途中被匪徒襲擊,賀士道身中數彈,落水犧牲;賀文掌被匪徒捉去,用大甑蒸死。那年,賀士道57歲,賀文掌才15歲。
在常德住了一段日子,賀龍覺得,要重新組織武裝,還得回洪家關去。他已經獲悉,他的隊伍被吞並以後,不少人已經離隊跑回了家鄉。他回鄉振臂一呼,是會得到不少人響應的,於是,他離開常德,返回桑植。
這一天,他走到一個叫兩水井的地方。這裏是桃源和慈利兩縣交界處的一個山墟小鎮。鎮上有一孔泉水,人們用條石將其隔成兩口水井,一口屬於桃源,一口屬於慈利,是一個兩不管的地方。
在這地方,賀龍碰到了一個走得滿頭大汗的小夥子。他向賀龍打聽,到桑植縣洪家關怎麼走。
賀龍心裏一動,忙問道:“小夥子,你去洪家關做什麼?”
小夥子說:“我爺爺讓我去找賀雲卿。讓我跟著他,爺爺才放心。”
賀龍微微一笑。賀雲卿就在麵前,找什麼?不過,他爺爺是誰呢?他問道:
“你爺爺是哪一位?尊姓大名呀?”
“你爺爺叫吳佩卿。我是他侄孫兒吳玉霖。”小夥子回答。
吳佩卿,泥沙奪槍,湘西暴動的老朋友,他倒沒有忘記我,還讓他的孫兒來找我,好啊。賀龍非常高興,便說:
“我就是賀雲卿!”
吳玉霖沒想到眼前這個比他大不了多少的青年人,就是爺爺的好朋友賀雲卿,一下子愣住了。盯了好一陣,突然雙膝跪地,說:“賀叔祖,受孫兒一拜。”
賀龍急忙攙起吳玉霖,說:“不要從佩卿那兒論輩份嘛,我們各交各的朋友。咱們年紀差不多,我就叫你老弟吧!你來找我是為什麼?”
“跟你去殺富濟貧。”
“是你爺爺說的吧?過時嘍!現在是要為貧苦農民打出個天下來。”賀龍拍拍吳玉霖的肩頭說。
吳玉霖興奮地把衣襟一撩,露出插在腰間的兩把鋥亮的菜刀,說:
“我沒得槍,磨了兩把快刀。”
賀龍看了看,大笑起來。“好嘛,看來你是個有心人。對窮人來說,菜刀也是武器。拿菜刀也能革命。我也沒得槍,要用的時候,見麵分一半,一人一把,好吧?”
吳玉霖笑著點了點頭,跟著賀龍走了。
在路上,他們看見從常德方向走來一些人。走近一看,才知道是群兵丁護衛著一頂四人抬的大轎。看樣子,裏麵坐著一個官。轎前有幾個衛兵開道,轎後有兩個衛兵壓陣。他們都背著長槍。也許是走得太疲乏了,也許是一路上酒足飯飽,略有醉意,轎後麵的兩個衛兵越走越慢,和轎子已經拉開了距離。
這兩個兵背的步槍,引起了賀龍的注意。拉隊伍就得有槍。槍從哪裏來?農民起義,沒錢買槍,唯一的辦法是奪槍,眼前這兩支槍是不是可以奪呢?他反複思忖著,注視著轎子後麵這兩個衛兵的一舉一動。
這兩個兵,一晃三搖,漫不經心。有一個還嘰哩咕嚕地唱起了小曲。他們走得很慢,離開那頂轎子快一百來步了。賀龍心裏一亮,和吳玉霖小聲嘀咕了幾句,倆人便不緊不慢地跟在這兩個衛兵的身後。走著,走著,到了一個叫做連三灣的地方。這裏古道路窄,林木茂密,而且連轉三個灣,是動手的好地方。賀龍向吳玉霖一使眼色,等那頂轎子剛轉過灣去,一人拎起一把菜刀,出其不意,猛撲過去,一刀一個,砍倒了衛兵,奪了兩支步槍,然後一頭紮進了樹林飛快離去。事後,他們才知道,那頂轎子裏坐的是到慈利上任的縣長。
賀龍回到桑植,召集起18個誌同道合的青年小夥,取出了交給穀青雲埋藏的兩支槍,組織起一支小小的隊伍,從石門渡過澧水,北上參加湖南護法軍的援鄂戰鬥。
賀龍剛到澧縣,碰見了澧州援鄂民軍遊擊司令王子才。他有四十來人,二十來條槍,他對賀龍率領18條好漢,帶四支步槍自動援鄂,十分欽佩,主動任命賀龍為營長,隨隊開往湖北石首。
石首麵臨長江,與北洋軍一江之隔。王子才的副司令榮金芳心驚膽顫,拖槍逃跑了。餘下的三十來人惶然不知所措。王子才長歎一聲對賀龍說:
“老弟,我出師不利,沒打仗,人先跑了。我看,你是個人才,我把這三十來人交給你吧,你好自為之。”
他自己回湖南去了。
天下之事真是不可預測。賀龍一下子成了湘西援鄂一路軍所屬的遊擊司令。他又把隊伍拉起來了。命運對於賀龍既殘酷又慷慨。
賀龍帶著這支小小的隊伍,在荊江兩岸,穿梭遊擊,與北洋軍周旋,同時發展自己。
1918年3月,北洋軍長江上遊總司令吳光新率領盧金山師和馮玉祥旅進攻湘西援鄂軍。民軍難以抵擋,紛紛後撤。賀龍率遊擊隊從公安退往澧縣。
在援鄂作戰的兩個月中,賀龍的隊伍發展到了五百餘人,七十多支槍。
“兩把菜刀起家”。賀龍經曆過三次失敗,這一次,他第四次拉起一支革命武裝,投入民主革命的武裝鬥爭,走上了一條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