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已戰矣,和複何為?且未和於未戰之先,未和於相持之時而和於敵軍潰敗之後,自計亦過甚矣。”
然蔣氏並未負傷。而孫之官兵見戰事停停打打,厭戰情緒日增。孫見軍無鬥誌,又得知蔣氏負傷僅為傳言,故又想求和,遂又派了蔣尊簋、葛敬恩、徐培根等為軍、地代表赴漢再次謀求和解。
蔣尊簋,字伯器。浙江諸暨人。1882年生,肄業於杭州求是書院,1900年赴日本留學,初入成城學校,後轉讀軍校。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騎兵科。翌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奉委為宣傳部部長。1906年任浙江新軍第二標標統,曆任浙江第一標標統、弁同學堂總辦、教練處幫辦、浙江講武學堂總辦。後轉任廣西兵備、參謀、教練三處會辦,又繼蔡鍔之後任廣西陸軍小學堂總辦。1909年調任廣西參謀處總辦。1911年任廣東混成協協統。武昌起義後,廣東獨立,組都督府,任軍事部部長,並一度代理都督。浙江光複後,回浙任浙江水陸各軍軍統。1912年1月,任浙江都督職。1914年1月,任北京總統府高等顧問,約法公議議員。6月任參政院參政,將軍府宣威將軍。翌年任兩湖檢閱使兼保定軍校主考、北京模範軍事督參。袁世凱複辟帝製時,在浙江起兵呼應蔡鍔討袁,參加了護法之戰。11月宣布浙江自主。欲任浙江總司令,未實現。1918年1月,任浙閩宣撫使。1922年5月,任廣州軍政府參謀次長,曆任軍政部次長,代參謀部長兼滇黔贛聯軍第一路司令。1923年11月,任大本營參謀處主任。翌年2月,任大本營軍需總監,5月辭職。孫傳芳攏五省勢力後,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其積極推行地方自治,任軍政首長。蔣尊簋與蔣介石、盧香亭、孫傳芳等都是日本士官學校同期同學。
葛敬恩,字湛侯。浙江嘉興人。1889年生。畢業於浙江武備學堂、北京陸軍大學,旋赴日本留學,入陸軍大學,畢業後回國,參加辛亥革命,任浙軍總司令部主任參謀,後任浙江都督府軍事參議及浙軍第一師參謀長。
蔣尊簋、葛敬恩、徐培根等奉孫傳芳之命求和於廣東國民政府後,遂致電於蔣介石,言和之意。
當日,蔣介石接見了孫傳芳代表葛敬恩,江浙人民代表魏炯。蔣氏與葛經過談判,雙方達成如下協議:
一、孫部立即撤退,開始退兵之前一日,即為雙方停戰之日。
二、浙江之政治軍事,完全聽國民革命軍決定。
三、停戰之日,即將孫氏境內被封黨部或拘黨員開釋;並許國民黨在聯軍境內,自由公開進行其準備國民會議之工作。
四、言和之後,互相提議。一致對外。蔣氏當天致電廣州張靜江、譚延闓,請示其條件可否。並謂孫傳芳有必亡之勢,故寬其條件。
葛敬恩與蔣氏會晤談之後,蔣尊簋以浙江代表身份與蔣氏晤麵。蔣尊簋謂蔣氏道:“孫隻要保存五省體麵,其餘皆可妥商。”
蔣氏道:“隻要孫能先撤退鄂贛各省之軍,準我黨部公開,各界組織自由,籌備國民會議,餘事亦可商量。然孫要先示撤兵日期。”蔣尊簋聽罷,當日即起身赴九江,向孫傳芳請示要領。轉達蔣氏之意,然而此時孫又變卦,由和主戰。蔣尊簋無奈,隻得回轉。途中經塗家埠時,特意看望駐塗之盧香亭。盧一見蔣之麵即破口大罵蔣介石,弄得蔣尊簋啼笑皆非,無法下台。待蔣退後,盧謂炮兵司令馬葆珩道:“蔣伯器這小子是蔣介石派來探聽我們軍事消息的奸細,你同他到野外去玩玩,順便把他幹了。”
馬道:“兩軍交戰,不殺來使。”遂沒照盧之言去做,使蔣得了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