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軍二克南昌(2 / 3)

孫傳芳對夏之恨極深。夏出走後,孫即懸賞10萬元通緝夏超。宋梅村的王雅之十三團於23日開入杭州接收省署,並把浙江保安隊繳械。同時孫發表陳儀為浙江省省長、宋梅村為杭州警備司令之任命。夏超及許寶駒等家產悉被查抄。孫發表通電雲:

“據宋(梅村)旅長報告,本日午後三時餘,我軍運至嘉興,被脅夏軍稍事抵抗即得退卻。我軍仍本除惡安民之意,繼續前進等語。查夏部不為夏用,足證此次為惡,隻夏一人。除複令該旅長等隻誅首惡,不得涉及協從,勿使地方驚慌外,特聞。孫傳芳。印。”

夏超逃走後,途中被十三團哨兵查獲,報告了團長王雅之。王即報與旅長宋梅村。宋立電告孫傳芳,請示如何處置。孫複電於宋,謂夏前叛盧永祥,現又反水,乃反複無常之將,立即就地處決。宋即令王執行。當夜,夏被秘密處死。

時盧香亭司令部電務處少校主任邱偉,乃保定軍校六期畢業,原在浙江和一師擔任電務處主任。因不受重用,邱深感客軍對己之壓迫和歧視,決心投蔣。當其隨軍至南潯路時,設法與蔣軍方麵取得了聯係,向蔣暗通情報。邱的助手華鎮麟,與邱為同鄉同事,協助邱將盧的兵力布置、作戰計劃均告知於蔣,使蔣不僅摸清聯軍的實力,也摸清聯軍的士氣。至此,雙方戰事呈膠著狀。蔣氏之人馬采取對聯軍局部作戰方法,有時襲擊牛行和南昌,有時襲擊樂化,有時襲擊回馬嶺,均以小股出擊,且夜戰多於晝戰。戰事拖了下來,而雙方一麵部署兵力,準備重新戰鬥,一麵采取政治態度。

孫傳芳見軍隊鬥誌日衰,便萌生求和之念。其派代表門致中赴北伐軍中商談和解。蔣氏一麵虛與應酬,一麵致電朱培德、程潛、魯滌平、林伯渠,說:

“瑞州朱總指揮、奉新南昌探送程軍長、太平魯副軍長、李副黨代表、林副黨代表勳鑒:孫傳芳前日來電求和,又派門致中赴粵為全權代表求和,可知其力竭計窮,而魯張以援鄂為名,欲假道蘇徐;又為其致命傷也。中正複電令其先撤援贛各軍,啟封江浙黨部,想不難辦到。惟乘其氣餒心散之際,努力猛攻,則南昌九江,必可速克。務希勇進,最後勝利必歸於我也。中正。”

接著,孫傳芳又派蔣百裏赴漢周旋,謀求和解。

與此同時,江浙滬之和平運動已很積極。早在齊燮元與盧永祥之戰中,東南即有和平之組織,江軾夥同張一麟,浙江為褚輔成。此後每遇兵爭,江浙兩省士紳都委派張、褚出麵周旋。當北伐軍圍攻武漢之際,東南和平運動組織即派張一麟到漢口謀求和平。

張一麟,字仲仁,號公紱,別號民庸、大圜居士、紅梅閣主。江蘇吳縣人。1876年(清同治六年)生。12歲中秀才,16歲中江南鄉試副員,1882年壬午科舉人。1903年以經濟特科應試,作侯補知縣入袁世凱幕僚。曾任直隸督署文案、北洋《法政學報》主筆。1907年袁任軍機大臣,隨袁當書記。1909年夏為浙江巡撫增韞及江蘇巡撫程德全幕僚。1912年任袁世凱大總統府秘書長。1913年12月,任北京政府政治會議議員。翌年5月任機要局局長,數月後任教育部總長,授少卿。後與張謇等組織蘇社,任理事,並兼任國語統一籌備會會長。1917年8月,任馮國璋總統府秘書長。1919年2月上海開南北和平會議時,被推為和平期成會副會長。1921年7月,被推選為第三屆江蘇省議會會員,9月與蔣百裏、張紹曾發起廬山國是會議。

張一麟、蔣百裏在漢口謀和,迄未成功。

10月17日,蔣百裏再赴贛省新喻,與蔣介石麵談和平之舉。雙方正談之際,孫傳芳忽然又主戰。其實在這一時期內,孫傳芳對主戰與主和一直很矛盾,當軍事發展對其有利時,孫即主戰;當軍事發展於其不利時,其又主和。蔣介石與蔣百裏和談剛有進展時,孫軍方麵盛傳蔣介石在前線督戰時受傷。其後更傳傷勢甚重。於是,孫決計又趁機攻蔣。其政務處發表了否認主和的通電,略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