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前曆數罪狀(2 / 3)

西北軍的反擊,殲滅了蔣軍大量的有生力量,繳獲大量作戰物資,迫使蔣軍第十師、六師、五十二師狼狽後撤,蔣軍在隴海線發起的先發製人的攻勢,就以小勝開始,以大敗告終,銳氣頓時大減。

這時,反蔣聲浪幾乎彌滿全國,而蔣軍又在軍事上打了敗仗。因此,有人曾擔心地問蔣介石:“今天消滅甲,明天消滅乙,鬧得人人自危,這樣發展下去,將來何以善其後呢?”蔣忿然作色而又十分自信地說:“隻要人們要官要錢,我就有辦法。”

5月底以後,馮、閻聯軍在開封以東的廣大地區和蔣軍展開拉鋸戰。雙方打得難解難分,處於膠著狀態。雖然互有勝負,但蔣卻顯得被動。西北軍不斷給蔣軍以重大殺傷,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7月間,西北軍利用有利地形,采取誘伏戰術,又殲滅蔣軍的大批有生力量,繳獲輜重無數。西北軍鄭大章的騎兵隊,如飄浮不定的疾風,活躍在蔣軍的後方,給蔣造成極大的威脅。

反蔣軍的第四方麵軍石友三部,從新鄉以東地區渡過黃河,牽製了蔣介石的相當兵力,為晉軍從河北南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蔣軍為打破被動局麵,以馬鴻逵的第十五路軍於5月20日攻占東明;5月19日蔣係的第二十六軍又西攻考城。石友三部與蔣軍激戰一星期,然後組織反攻,一舉得手,將二十六軍打得大敗而逃。接著,又將增援來的馬鴻逵部擊潰。蔣軍被迫西撤。

由閻錫山親自指揮的晉軍第二、四路軍,乘蔣軍主力在隴海線鏖戰之機,沿津浦線正麵及順德、邱縣的側翼路線,合擊濟南。傅作義、李生達兩部沿津浦路正麵南下,共有13個團的兵力,由平原、禹城直逼黃河北岸。部署在黃河北岸的蔣軍,僅有7個團,抵擋不住晉軍的猛烈攻勢,被迫撤到南岸,憑險據守,拆毀黃河鐵橋,阻止晉軍渡河。但晉軍馮鵬翥部,卻率領12個團的兵力,從側翼東進,並於5月29日在薑家溝渡過黃河。此時,蔣軍主力因被牽製在魯西南與隴海線,無力向北增援,被迫將黃河北岸的人員悉數南撤,晉軍跟蹤前進。6月25日,傅作義、張蔭梧部率部攻占濟南。至7月下旬,津浦戰場都在晉軍的控製之下,蔣介石的初期作戰計劃完全破產。

西北軍與蔣軍在平漢兩湖戰場上進行了激烈的博鬥。在隴海線激戰的同時,蔣介石命令平漢線何成浚的第三軍團發動進攻,以牽製西北軍向隴海線增加兵力。5月16日,何成浚對平漢線下達總攻擊令,其王金鈺部將加入反蔣軍的樊鍾秀部包圍於臨穎,並向許昌進逼。何由駐馬店到漯河督師。6月4日,堅守許昌的樊鍾秀被蔣空軍轟炸陣亡。馮得報急派鄧寶珊接任第八方麵軍總司令,並親赴許昌視察,藉以安定軍心。隨即派孫連仲部馳赴許昌增援,閻錫山也派騎兵司令趙承綬部進攻周口。西北軍的高樹勳、葛運隆兩師由許昌南進向漯河進攻,劉桂堂部也在西華、周口之間與蔣軍嶽維峻部激戰。

這時,桂軍已經攻入湖南,並於6月5日占領長沙,8日進占嶽洲。馮玉祥為配合桂軍作戰,於10日下令向平漢線蔣軍發動全線進攻,大出蔣軍所料,打得蔣軍措手不及,全線潰退,狼狽南逃。漯河兵站蔣軍囤積的大量作戰物資來不及搬運與銷毀,都成了西北軍的戰利品。蔣軍敗退時,陣線也全部大亂,已有逃過武勝關之勢。此時,桂、張軍正在湖南節節北上,前鋒已接近湖北邊境,如果窮追不放,很有與桂、張軍會師武漢的可能。但由於馮玉祥的政治偏見與軍事指揮的失誤,在打垮何成浚第三軍團之後,便停止了追擊,移主力於隴海線戰場。結果使桂、張軍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平漢線的蔣軍也得到重整旗鼓的機會。

桂、張軍由廣東分路北進,開始進展很順利,幾乎沒有經過多少激烈的戰鬥,即深入湖南境內,以一部趨湘東,攻澧陵;一部奔湘鄉,繞寧鄉,攻長沙。桂軍先頭部隊的一個旅於6月4日晚攻入長沙,6月7日,李宗仁、白崇禧、李品仙、張發奎率第四軍抵達長沙。

長沙陷落,武漢吃緊。為了鞏固武漢這一戰略要地,何應欽奉蔣介石之命,6月3日電令夏鬥寅部的十三師固守嶽陽,不許放棄,又改編三個梯團,保衛武漢與阻擊桂軍,並從江西、上海調兵增援武漢。蔣軍的防禦未能阻止住桂、張軍的北進,6月8日,桂、張軍攻占了嶽陽,以不可阻擋之勢攻入瞬北。此時,平漢線的西北軍正由許昌追擊何成浚部,形成了南北夾攻武漢的形勢。但是,由於馮玉祥過早地將西北軍主力東移,停止了平漢線上的攻勢,因此,貽誤了戰機。跟蹤在桂、張軍後麵的粵軍,乘桂軍前進緩慢之機,在南麵截斷了歸路,兩湖戰場的形勢為之突變。

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在前有重兵後有追兵截擊的困境下,被迫放棄繼續北進的計劃,掉頭返鄉,回師長沙,企圖打掉粵軍的尾追。但這時蔣軍已形成對桂、張軍的北、東、南、西四麵包圍之勢,桂、張軍被迫放棄長沙,向南撤退,在衡洲附近被蔣軍三麵夾擊,遭到慘重的損失。後奮力衝出包圍圈,經永洲撤向全洲。7月3日,大部撤回廣西境內。桂、張軍出師北上,前功盡棄,幾乎喪失了老本。

蔣軍在隴海、平漢兩度受挫,蔣介石於6月間便在幕後策劃一個“和平運動”。他利用與西北軍、晉軍、改組派都有關的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李石曾、邵力子出麵,展開和平攻勢。於、邵二人致電汪精衛,提議召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以解決國民黨二、三屆的糾紛,鼓吹蔣、汪合作。李石曾則到沈陽活動,請張學良出麵調停。張於6月12日致電閻、馮,呼籲和平解決爭端。6月21、22日,又連電閻、馮,提出具體的停火方案,即劃開封、鄭州為緩衝區。第一步,雙方立即停火,撤出前線部隊。第二步,停火後,公布雙方政見,委請國民共同研究,以備中央采納。這項建議的主要之點是承認蔣記中央為合法中央,這使閻、馮和改組派都不能接受,何況當時反蔣軍又處有利的形勢下,這個和平運動,馮、閻根本不為所動。

蔣介石這時感到特別憂慮的是,由於西北軍的鬥誌旺盛,戰鬥力很強,使蔣軍產生了恐懼心理,士氣大為低落,固守陣地,不敢出擊。蔣介石為此曾寫信給顧祝同、蔣鼎文和陳誠等人說:

“我軍始終誘人來攻,而不反攻一次,不惟逆焰囂張,而且為革命軍人之羞也。……觀近日各將士恐怖之心,憂兵力不足之念,使中正為之悲憤,何我革命軍人之精神意誌竟不振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