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排擠毛澤東(1 / 2)

1933年初,中央電令贛東北蘇區主力部隊紅十軍到中央根據地接收改編,準備參加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反“圍剿”戰爭。

受贛東北黨的委托,方誌純隨邵式平帶了材料和贛東北省委的報告隨紅十軍前往瑞金,向中央彙報工作。

方誌純是中國著名共產黨員方誌敏的弟弟。他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後曆任江西省農民協會幹事、中共弋陽縣支部書記、國民黨弋陽縣黨部書記。大革命失敗後,與其兄一道為創建贛東北蘇區嘔心瀝血,功績卓著。

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中央根據地內,到處洋溢著一派生機勃勃的迷人景象。雖然大敵壓境,戰爭迫在眉睫,但久曆戰火的蘇區軍民情緒鎮定,鬥誌高昂。群眾高興地唱著自編的民歌:

“英國美國不如興國,南京北京不如瑞金。”方誌純和邵式平看到這種氣氛,大受感染,情緒極好。

當時,是由博古主持中央的工作。方、邵二人向他彙報完工作後,又來到瑞金東麵的沙洲壩,拜會了毛澤東同誌。

其時,毛澤東已受王明一夥人的排擠,正處於心情冷落狀態中。一見到兩人心裏十分高興。

他一麵給客人倒茶,一麵詢問道:

“方誌敏同誌現在還好吧?”

“還好!”方誌純答了一句。

毛澤東緩緩抽了一口煙,若有所思地說:

“方誌敏同誌我見過兩次,一次在廣州,一次在武昌。這個同誌很能幹,又善於結合實際,他創造根據地的方法是正確的。”

1925年5月和1926年1月,方誌敏兩次到廣州參加廣東省第一次和第二次全省農民代表大會。在廣州,他與毛澤東見過麵,並向彭湃同誌學習了很多農民運動工作的經驗。當時,聽了毛澤東的講課,收益非淺。隨後,他在出席武漢各省農民聯席會議時,又見毛澤東一次。

在這些時間裏,方誌敏得以多次向毛澤東、彭湃、肖楚女請教、探討中國革命和中國農民運動的許多問題。

其實,毛、方二人交往並不多,但對對方的印象均相當深刻。這恐怕要歸因於他們對中國革命道路、農民運動、根據地創建等關鍵問題上的共同見解及認識了。可以說,他倆的交往,有點“英雄所見略同”的快樂感。

接著,毛澤東詳細詢問了贛東北根據地的發展及鬥爭情況。

方誌純與邵式平娓娓而談:

1926年,方誌敏從武漢回來時,把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帶回江西,向江西特別是贛東北農民運動的骨幹、領袖作了詳盡地傳達。中共江西省委開辦了江西農民運動訓練班,吸收全省農民運動的骨幹分子參加,方誌敏親自講課。

隨後,方誌敏組織和領導的贛東北地區農民運動,很快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1926年秋,他率領30000多名農民協會會員攻占弋陽縣城,積極配合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大革命由於種種原因失敗後,方誌敏像許多卓越的共產黨員一樣,對之進行了深深地思考。他說:本來,在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江西,革命運動應該徹底進行,但當時共產黨中央,被陳獨秀的機會主義所統治,離開階級立場,背叛階級利益,放棄革命的領導權,阻止工農群眾鬥爭的開展和深入,以致黨脫離群眾,不能領導群眾,不去組織工農的軍隊,也不去進行國民軍中的工作;隻是一味向資產階級妥協,以求其所謂民族聯合戰線的鞏固。這樣可恥的機會主義,將第一次大革命,一直領導到失敗!

“八·七”會議堅決地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投降主義,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屠殺政策的總方針,號召黨和人民群眾繼續戰鬥。

1927年秋,方誌敏回到家鄉弋陽,放手發動工農,策劃武裝起義,決心走一條與毛澤東“發動土地革命,農村包圍城市”相同的中國式的革命道路。

短短幾個月內,方誌敏發展了幾十個黨支部,組織了農民協會和幾千人的農民自衛軍。

11月25日,方誌敏在弋陽窯頭村主持召開了曆史上有名的贛東北黨的窯頭村會議,確立了“發動工農,開展土地革命,實行武裝暴動,奪取地方政權”的鬥爭綱領。

繼湘贛邊秋收起義之後,橫峰弋陽暴動進入了創建、發展紅軍及贛東北根據地的艱苦鬥爭時期。

到1930年,贛東北革命根據地正式出現在國民黨統治區域內……

聽完這段曲折坎坷、驚心動魄的介紹,毛澤東亦十分激動。他說:這就是革命!蔣介石用屠殺給共產黨人指明了正確的道路。掩埋好同誌的屍體,擦幹身上的鮮血,繼續戰鬥。短短幾年的摸索,我們黨終於摸準了道路。現在的事實已經說明:方誌敏是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是經由鄉赤衛隊、區赤衛大隊、縣赤衛總隊、地方紅軍直至正規紅軍這樣一套辦法的,政權發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擴大的,等等的政策,無疑是正確的。聽了你們的彙報,看來你們那裏好得很嘛,以武夷山為中心發展,大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