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界政治局會議(1 / 2)

10日,黨中央公布《中央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誌書》,向全軍提出,應該繼續北上,南下是沒有出路的,並命令軍委直屬隊和三軍團立即向拉界、俄界開進,同一軍團會合。

一、三軍團北進以後,四方麵軍有的幹部問陳昌浩打不打?在此關鍵時刻,徐向前總指揮嚴肅地說:“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徐向前的話,得到多數同誌的讚同,避免了兩大主力紅軍之間的衝突。陳昌浩為了向張國燾有所交代,派人送信給彭德懷,企圖阻止北進。隻有李特等幾個人不願跟中央北上,把紅軍大學的部分人員帶回巴西去。

軍委直屬隊和三軍團北上以後,在通過敵軍封鎖線時,敵機又來轟炸了。他們不顧一切繼續前進,克服難以忍受的饑餓,翻越了兩個20-30裏的大山,急行軍80裏,到一個小小的村莊宿營。經過一天的急行軍,實在太累了,多麼希望能好好睡一覺啊!可是,晚上又下起了滂沱大雨,不僅不能睡,連坐的地方也都有水,大家的衣服被子全濕透了。

11日,部隊繼續行軍,又走了60裏路,到達俄界。

中央為了爭取張國燾改正錯誤,電令他“立即率左路軍向班佑、巴西開進,不得違誤”。但張國燾仍執迷不悟,反誣中央“不圖領導全部紅軍,竟率一部秘密出走”。他還給一、三軍團發電報,危言聳聽地說北上“不拖死也會凍死”,企圖誘使一、三軍團跟他南下。

12日,中央在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作了關於與四方麵軍領導者張國燾爭論及今後戰略方針的報告。會議通過了《關於張國燾同誌的錯誤的決定》。指出張國燾的分裂活動是“絕對不可容許的”,號召四方麵軍同誌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同張國燾作堅決的鬥爭,以鞏固黨和紅軍。

在俄界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中央作出了《關於張國燾同誌的錯誤的決定》。當然,中共中央在采取組織措施之前,仍然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對一意孤行的張國燾進行了挽救。

9月11日,即俄界會議的前一天,中共中央發出《為貫徹戰略方針再致張國燾令其北上》的電報。電文如下:

國燾同誌:

一、中央為貫徹自己的戰略方針,再一次指令張總政委立刻率左路軍向班佑、巴西前進不得違誤。

二、中央已決定右路軍統歸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同誌指揮,並已令一、三軍團在羅達、俄界集中。

三、左路軍立即答複左路軍北上具體部署。

中央

11日

注:這是中央在俄界給張國燾的第二封電報,第一封電報是在9月9日。

9月12日,鑒於張國燾不肯悔改的頑固態度,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終於作出了《關於張國燾同誌的錯誤的決定》。

因此,政治局認為必須采取一切具體辦法去糾正張國燾的嚴重錯誤,並號召紅四方麵軍中全體忠實於共產黨的同誌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同這種傾向作堅決的鬥爭,以鞏固黨與紅軍。

談及俄界會議時,彭德懷對毛澤東在與張國燾鬥爭中表現出來的原則之堅定性和策略之靈活性給予了高度評價:

一、四方麵軍分裂後,一、三軍團到俄界會合,當晚中央召集了會議。有人主張開除張國燾黨籍,毛主席不同意。說,這不是他個人問題,應看到四方麵軍廣大指戰員。你開除他的黨籍,他還是統率幾萬軍隊,還蒙蔽著幾萬軍隊,以後就不好見麵了。在張國燾成立偽中央時,又有人要開除他的黨籍,毛主席也不同意。如果當時開除了張國燾的黨籍,以後爭取四方麵軍過草地,就會困難得多。就不會有以後二、四方麵軍在甘孜的會合,更不會有一、二、四方麵軍在陝北的大會合了。上述做法是在黨內路線鬥爭中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的典範。

俄界會議明確指出:紅軍今後總的戰略方針是北進,但目前黨中央隻率一、三軍單獨北上,力量不夠,可以考慮首先打到甘東或陝北,進行遊擊戰爭,以便得到國際幫助,整頓、休養,擴大紅軍,創建根據地。會議針對張國燾的右傾分裂主義錯誤,指出,目前還是黨內鬥爭,現在不一定就作組織結論,還應盡一切可能爭取四方麵軍北上。接著,彭德懷作了關於軍隊組織問題的報告。他指出:根據目前實際狀況和戰略任務,軍隊的編製需要改變,因為戰鬥人員減少,團以下不能設營,隻能直轄4個步兵連。在進攻戰術上,1個團必須絕對能對付敵人1個營;在戰略防禦上,1個團必須保證對付敵人1個團,有這兩個特點,既能使政治工作加強,也能保存團的基礎。他還指出:為了加強和提高紅軍的戰鬥力,必須縮編上層機關人員,以充實基層戰鬥單位,繼續戰鬥。這個報告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戰略思想,對紅軍整編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從而保證了紅軍的戰鬥力,對繼續北上,勝利到達陝北起了一定的作用。會議決定將一方麵軍和軍委縱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