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經過固原後,由任山河經三岔、胡家川、何連灣、黑城岔向陝北邊境的吳起鎮前進。
1935年10月19日,下午4點多鍾,毛主席、周副主席率領的中央領導機關也到達了。毛主席住下後,顧不得休息,立即派人把鄉幹部請去。了解當地黨組織、政府、遊擊隊的建立和活動的情況;了解群眾生產和生活,詢問附近有沒有地主武裝,“土圍子”有多少人,離這裏有多遠。還請他們幫助部隊買糧、買布、買藥品。
當晚,陝甘支隊第一縱隊十三大隊被安排在離鎮二裏遠的一個小村莊——中家灣宿營。盡管連日行軍疲勞,但由於到達了長征的目的地,任十三大隊特派員的歐致富將軍心潮翻滾,精神亢奮,以至久久難以成眠,便幹脆起來去查哨。
西北黃土高原的深秋,夜寒似水。由於村小窯洞少,大部分戰士隻能露宿在露天的院子裏,大家一團一夥地擠在一起,睡得十分香甜。露營,紅軍戰士已是司空見慣了,大家都不以為苦。一輪明淨的寒秋冷月,清輝灑照在戰士的臉龐上,泛起了勝利的笑容。指戰員們的心情是容易理解的,歐致富也自言自語地說道:“我們又回到自己的家了。”
然而,反動派一直對紅軍窮追不舍,步步緊逼,不讓部隊有片刻休整的機會。紅軍經過整整一年的長途跋涉,又初到寒冷的西北地區,各方麵都亟待休整。現在敵人的騎兵追趕來了,隻有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讓他們嚐嚐紅軍的鐵腕鋼拳。因此,中央軍委決定,要打一次漂亮的反擊戰。
20日上午,中央軍委召開有各縱隊首長參加的軍事會議。會上,毛主席指出: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到陝北,就要和劉誌丹領導的二十六軍和從鄂豫皖先期到達陝北的二十五軍會合了。現在,甘肅的馬鴻逵、馬鴻賓和東北軍的何柱國卻對紅軍窮追不舍。紅軍的到來,把狼也引進邊區來了。紅軍隻能給邊區人民帶來勝利和幸福,一定要狠狠打擊這些惡狼,決不能讓他們進入邊區。最後,毛主席把反擊地點選在吳起鎮西北方的頭道川。
頭道川在吳起鎮東北麵約四裏的地方,它夾在吳起鎮正對麵大峁染與另一座山之間,是一條由西向東流向的季節河流衝刷而成的幹涸河道,彎彎曲曲,時寬時窄。是一個便於發揮火力、大量殺傷騎兵的好戰場。
按照軍委部署,一縱埋伏在東西走向,起伏連綿的大峁染山上。二縱的陣地在對麵山上,四大隊負責迂回敵人右側。
21日拂曉,十三大隊隨縱隊通過二道川的劉家灣一帶上了山頂,進入陣地,負責打敵前頭。往西分別是五、二、一大隊的陣地。他們負責攔腰突破和斷敵後路。往東不遠處的一棵獨梨樹下,便是毛主席和縱隊首長的指揮所。
旭日初升,黃土高原的景色是多麼壯觀!金黃色的霞光,金黃色的溝壑,金黃色的原野,構成了一幅金黃色的畫圖,與南方的綠水青山成了強烈的對比。歐致富無心欣賞這一新奇而壯麗的景色,焦急地等待著戰鬥的到來。
7時過去了,8時又過去了,依然未見敵騎兵蹤影。突然,一個眼尖的戰士喊了一聲:“來了!”歐致富朝西望去,遠處升起了滾滾黃塵。歐致富和陳賡同誌立即登高舉起望遠鏡,果然是敵騎兵來了,一隊隊,越來越近了。陳賡同誌邊看邊說:“小歐,看到了沒有,像檢閱一樣,夠威風。”歐致富仔細一看,原來每一個方隊的騎兵,都是清一色的戰馬,黃的一隊,白的一隊,紅色的又是另一方隊。歐致富輕蔑地一笑:“等會兒,就讓他黃紅白黑一鍋燒,我們南方叫做‘炒雜燴''''。”
今天來送死和送“禮”的是東北軍何國柱所部騎兵六師。敵騎在師長白鳳翔的指揮下,趾高氣揚,浩浩蕩蕩地轉川道直奔而來,敵騎自恃裝備精良,運動迅速,一個個躍馬橫刀,氣焰十分囂張。傲慢的敵人做夢也沒想到,紅軍在這裏設下了收他們老命的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