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陝北已經進入了寒冬。紅十五軍團在“打勝仗迎接中央紅軍”的口號下,一鼓作氣攻下了張村驛,打開了東村,接著掃清了附近的兩個小據點。戰鬥結束後,毛主席率中央紅軍來到了東村一帶。從此,紅十五軍團與中央紅軍會師了。紅十五軍團的全體同誌,都為這個光榮的會師歡欣鼓舞。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宣告帝國主義和蔣介石消滅紅軍計劃的破產;預示著中國革命新高潮的到來。為了給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安放在大西北奠定基礎,毛主席一到陝北,即首先擬定了一個大殲滅戰計劃,這就是直羅鎮戰役。
陝北的戰局當時是這樣:陝北紅軍取得勞山、榆林橋勝利後,敵人以五個師組織新的進攻,東邊一個師沿洛川北上;西邊四個師由甘肅的慶陽、合水沿葫蘆河向陝北方麵前進。為粉碎敵人的進攻,毛主席決定集中會師陝北的各路紅軍,在直羅鎮一帶,給敵人一個迎頭痛擊。並指示要紅軍指揮員到那邊看看地形,再作具體的布置。
按照主席的指示,這一天中央紅軍和紅十五軍團以上幹部,在張村驛以西會合後、前往直羅鎮去看地形。
從出發地到直羅鎮,約三十餘裏,一個小時不到,就趕到了。大家下馬後,首先登上了直羅鎮西南麵的一座高山,直羅鎮就在腳下。它是個不過百戶人家的小鎮,三麵環山,一條從西而來的大道,象一條白色的帶子鋪向鎮子的中央,穿鎮而過。鎮子東頭,有座古老的小寨,裏麵的房屋雖然倒塌,石頭砌的寨牆卻大部完好;鎮的北半麵,是一條流速緩慢而平靜的小河。紅軍幾十架望遠鏡舉在眼上,從左到右,從東到西,細心地觀察著道路、山頭、村莊和河流。一個小山包,一棵小樹,一條小溝,一家獨立房屋,都是指揮員們觀察研究的對象,大家都深深了解,在戰前觀察時,疏忽了一條小溝,漏掉了一個山頭,說不定在戰鬥中會增加想不到的困難。同誌們一麵觀察,一麵小聲地交談著:
“這一帶的地形,對我們太有利了!”
“敵人進到直羅鎮,真如同鑽進了口袋。”
邊走邊觀察,邊觀察邊研究,從一個山頭,轉移到另一個山頭,結論得出了:把敵人放進直羅鎮,再消滅它。為了防止敵人利用鎮東頭的寨子做固守的據點,大家商討後,決定把它預先拆掉。部署確定後,當天晚上,紅十五軍團派出一個營,連夜去拆那個小寨子。這時戰鬥命令雖然還沒有下達,但戰士們憑著自己的經驗猜測到,將會在這裏打仗。戰士們深深懂得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道理。因此不分晝夜,不顧疲勞,一氣把寨牆拆完。有些新解放過來的戰士,悄悄問老戰士:“敵人真的會來嗎?”老戰士回答說:“會來的,這是毛主席算好了的。”
為了迎接這個大勝利,打好會師第一仗,紅十五軍團除留一個排在直羅鎮警戒外,主力集結在張村驛一帶,養精蓄銳,積極地投入戰前準備工作。各級幹部層層深入,具體進行戰鬥組織、十五軍團提出口號:“打勝仗慶祝會師!”“以戰鬥的勝利歡迎毛主席!”“在戰鬥中向中央紅軍學習!”
紅軍情緒高漲,以逸待勞。一切準備就緒後,第三天下午,敵一○九師師長牛元峰帶著部隊在6架飛機的掩護下,果然來到了直羅鎮。
晚上,毛主席下達了命令。按照已經確定的部署,中央紅軍從北向南,紅十五軍團從南向北,以急行軍,在拂曉前包圍了直羅鎮。毛澤東、周恩來和彭德懷親臨前線指揮。毛澤東的指揮所,設立在距直羅鎮不遠的一個山坡上。戰鬥打響之前,他就特別指示各部隊負責人,一定要打殲滅戰。
天剛亮,兩路紅軍象兩隻鐵拳,從直羅鎮南北高山砸了下去。敵人雖有防備,卻沒想到紅軍會如此迅速,及至發覺被包圍後,直羅鎮兩邊的山嶺已被紅軍占領。南麵一響槍,蔣軍立刻向北撤,北邊一響槍,他們又反過來向南撲。一○九師被夾擊在兩山之中一條川裏。山穀中到處是槍聲、喊殺聲。形勢不對,一○九師是東北軍的部隊,是紅軍的老“運輸隊”了,有不少的士兵和軍官曾經做過紅軍的俘虜,有的還不止繳過一次槍,在這個猛攻之下,紛紛瓦解,繳槍投降。一些拚命頑抗的,喪身刀槍之下。
戰鬥不到兩個小時,紅軍兩路會攻,占領了敵人的師部所在地直羅鎮。最後牛元峰逃到東頭的小寨裏,指揮著一個多營負隅頑抗,死不投降。
這個小寨雖被紅軍事先拆毀,但敵人昨天下午到達後又連夜改修,加上地形複雜,易守不易攻。紅軍派了一支小部隊攻了一次,沒能打上去。正組織第二次猛攻,通信員報告說:“周副主席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