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沒點兒小虛榮
一般來說,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一點小小的虛榮心。正因為如此,才有了手機中強大的美顏功能,才有了成千上萬大大小小的網紅。
正因為有了這小小的虛榮心,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也應該多讚美一下別人。真誠的讚美,於人於己都是一縷玫瑰的芳香,美顏效果加倍。
在網絡世界中,“誇誇群”“相互表揚小組”等能把你誇上天的群非常流行。哪怕你真的做得不好,在那裏也隻有表揚等著你。
那裏仿佛是互聯網中的天堂,任何事情他們隻向著陽光處看,隻要你心情不好想被誇,就會收到群裏所有人天花亂墜的讚美,沒有杠精,沒有噴子,隻有歡樂源泉和爆笑。
據說,在誇誇群當“誇手”月入過萬。傳說不必當真,但是卻的確反映出人們對於讚美的渴望。正因為如此,電商平台也出現大量包含“誇人服務”的產品。
“一單五分鍾,可以選擇誇你的人數,每人次5元,20元起拍。”“誇人服務”上架未到一星期,便迅速帶來了可觀的利潤,僅依靠此服務,在3月15日一天的淨利潤便達1000元。
仔細想一下,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在努力的時候被看見認可,在犯錯的時候被包容接納,在失意的時候被擁抱鼓勵。可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這些支持又是多麼缺失。
成年人的世界太苦了,因為現實種種,每天都徘徊在半崩潰邊緣,而陌生人搞笑的誇讚,就像一抹色彩,拯救了貧乏的生活。
即便誇得不真實,能博人哈哈一笑,就是成功的讚美,這也就是為什麼誇誇群能火遍社交的原因。
哲學家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意思就是,不管是誰,處於何種身份,都希望得到他人正麵的回應。
無論是年過半百的老人也好,是有孩子的父母也好,還是企業老板也好,外界的肯定都是必要的。一句簡單讚美的話,對於別人來說,他的過人之處,由於你的讚美而變得更加光彩;對於自己來說,你能讓自己獲得的好感度瞬間爆棚。
19世紀時期,奧地利維也納上流社會的美女流行一種遮顏的篷帽,這使人們難以區分老年婦女和中青年婦女,在一些宴會上常常出現尷尬的局麵。
在一次晚宴上,主持人想出了一個妙招,他對女士們說:“為了照顧中老年女士,請年輕的女士們脫下你們的帽子。”主持人剛說完,燈光下已經露出許多俊俏的臉。
這個主持人非常高明,他非常準確地把握住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條真理。中老年女士不願脫帽,是因為怯於她們的色老顏衰被人看到,出現“見光死”,所以讓她們脫帽即有傷大雅。
而年輕女士風華正茂,十分養眼,應該極力展現美麗的外貌。既然你們都愛美,那麼就讓你們盡情地去high吧!主持人用隱晦的方式滿足了在場兩個群落的愛美之心,可謂是一舉兩得。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得到稱讚。”渴望讚美是深藏於人們心中的一種基本需要。
人人都有閃光的地方,或許沒有被發現,或許羞於啟齒。中國人的骨子裏頭多多少少地遺留著儒家的謙恭之氣,道家的不爭之德。
像維也納的青年女士們把美罩在麵紗帽中一樣自我陶醉,孤芳自賞,其實心裏總是希望別人合理地把自己的“美”“揭發”,讓風采普照周圍。但是卻無形中懾於世俗的禮節,囿於當下的風雅。
但不管怎樣,在燈光下,當維也納年輕女士在為自身美的解放心中暗喜時;老年的女士們也將自己的老醜罩在紗中時;主持人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時,我們可以想知:這讚美給整個環境帶來了多少的愉悅!
讚美的重要之處就在於我們都會從中得到一縷玫瑰的香味。如果你是像上麵說的主持人一樣的角色,那麼你就滿足了別人隱蔽的渴望。或許別人的喜悅會使你獲得一點欣慰,但你更應該清楚:你塑造了一個成功者的形象於他人心中,已經足夠了。
讚美是溝通人類愛美天性的契機。你想通過發掘愛來使自己遊刃有餘地成功嗎?首先,要學會讚美。等你華麗轉身後就會實實在在地歎服於它的巨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