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此時的林彪對國際形勢的估計遠沒有周恩來清醒和準確。從蘇聯的戰略動態看,重點仍在歐洲,它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主要是威脅和訛詐,因為他們的兵力還遠遠不夠對中國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至於此時的美軍,正陷於越南戰爭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其第七艦隊和遠東美軍進入全麵戒備也隻是一種守勢。周恩來對這一點看得較為清楚,故此,他在譏諷林彪是“幹打雷,不下雨”的同時,亦不情願跟這位“戰爭之鷹”合作,他以其獨特的個性和處事手腕,欲尋求一種與對方和解的巧妙方法。麵對中國掀起的反蘇浪潮,蘇聯方麵也清醒地認識到,必須盡快想辦法和中國緩和矛盾,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在經得蘇共中央政治局批準後,蘇聯總理柯西金想通過長途電話,以個人的身份向周恩來摸摸底。但令他尷尬和遺憾的是,當他的聲音被坐在北京中南海裏的那位年輕的女接線員接收後,卻遭到了當頭棒喝。那位接線員義正詞嚴地嗬斥道:“柯西金,一個修正主義的走狗,你算個什麼東西,怎麼配跟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講話!”說完,電話掛斷了。盡管此事過去38個小時才被周恩來知道,精明老練的共和國總理還是采取了頗有成效的補救措施。
周恩來與蘇聯總理柯西金在北京機場握手,此舉引起了世界性關注,美國《時代》周刊特把此照作為封麵,在吸引世人眼球的同時也提醒圍觀者們警醒
1969年9月11日,前往越南參加胡誌明主席葬禮歸國的柯西金,在北京機場和周恩來做了短暫會晤。也就是在這次會晤中,兩國政府決定,1969年10月21日,將在北京舉行關於中蘇邊界問題的副部長級的談判。
麵對這已經出現的中蘇即將緩解的曙光,林彪卻依然堅持“蘇修亡我之心不死”的判斷。在談判的日子即將到來的10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根據一些情報分析,多數人認為蘇聯極有可能利用這次談判作為向中國發動突然襲擊的煙幕。會上,經毛澤東批準,政治局做出決定:“立即開始加強戰備,以防患於未然。黨和國家領導人,不管有無問題,一律緊急疏散,撤離北京。”根據這一決定,毛澤東去武漢,林彪到蘇州,北京隻留周恩來主持工作。
10月17日,已撤至蘇州南園別墅一個防原子彈地下室裏的林彪,麵對一張軍用地圖,在用一根小棍棍反複敲打了一陣之後,突然向全軍發出了進入緊急戰備狀態的第一個戰鬥號令:
第一,蘇聯談判代表團將於10月21日在北京開始會談,對此應提高警惕。
第二,為了防止蘇聯利用談判做煙幕,對我進行突然襲擊,全軍各部隊要立即疏散,各種重要裝備、設備及目標要進行偽裝和隱蔽。
第三,通信聯絡要保持暢通。
第四,國防工業要抓緊武器、彈藥生產。
第五,二炮部隊要做好隨時發射的準備。
隨著“第一個戰鬥號令”的下達,中國軍隊立即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並開始在疏散的指定位置掘地洞、挖掩體,緊張地做著各種防禦和反擊侵略的準備。麵對中國突然變化的局勢,國際社會給予了廣泛矚目和高度警惕。駐中蘇、中蒙邊境的蘇軍取消了休假,部隊演習頻繁,開始向中國邊界步步推進。駐太平洋的美軍第七艦隊及南越、韓國軍隊同時進入一級戰備。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島的蔣軍也緊急動員,進入臨戰狀態。蘇聯駐華盛頓大使要求與美國“合作”,建議盡快對“好戰成性”的中國核基地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
戰雲密布,箭在弦上。
10月21日,蘇聯副外長庫茲涅佐夫乘坐的專機,從伊爾庫茨克方麵進入中國領空。中國空軍雷達部隊密切監視,總參謀長黃永勝每隔幾分鍾就要向遠在蘇州的林彪報告一次飛機的方位、航向、速度以及中蘇邊境的動態。習慣每天中午都要午休的林彪,這天卻異乎尋常地取消了午休,在地下室神情亢奮、表情嚴肅地來回踱步、聽取彙報,判斷可能發生的一切意外事件。直到庫茲涅佐夫走下飛機,乘車離開北京機場,林彪才長籲一口氣。
戰爭的帷幕終於垂了下來。
既然戰爭未能爆發,“戰爭之鷹”就失去了再一次煊赫於世的契機。當這個契機失去之後,他在中國政壇上的優勢也隨之失去。也就在這個時候,在周恩來的巧妙周旋下,又出現了中國與美國談判的曙光,因為毛澤東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與美國達成諒解,因而當這縷曙光出現之時,毛澤東開始全力支持周恩來的行動,周恩來的政治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林彪開始走下坡路了。但此時的他並不甘心,不知是鬼迷心竅,還是神經出了毛病,他突然扭轉劍鋒,準備和他無限忠誠、無限熱愛、無限信仰、無限崇拜的偉大領袖、導師毛澤東分庭抗禮了。林彪做了短暫準備後,終於在1970年8月23日於廬山召開的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圍繞設不設國家主席的問題向毛澤東提出了挑戰,結果,毛澤東在他忠誠的助手周恩來的幫助下,贏得了第一個回合交鋒的勝利。
敗下陣來的林彪自是不甘心束手就擒,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慮和密謀,林彪決定以暗殺的方式對付毛澤東,這個惡毒的計劃最終於1971年9月付諸實施。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謀殺計劃還是落空了,麵對危局,他隻有攜帶家眷匆忙潰逃。其結果連毛澤東都沒有想到,隨著9月13日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一個盆地裏升起的衝天大火,威名煊赫的“戰爭之鷹”終於折斷了翅膀墜地而死了。
林彪駕機外逃機毀人亡的消息,自1971年國慶節之後陸續被披露,曾引起國內民眾的驚駭和外界輿論的種種猜測,林彪的死因被西方政界稱為20世紀世界政壇上最神秘的“謎團”。但後來的事實證明,無論怎樣懷疑和猜測,曾經在中國軍事、政治舞台上呼風喚雨的林彪確是消失了。他的消失也意味著林家王朝及其追隨者的覆滅。但是,有一點卻是例外,林彪在中國政治舞台上的影響卻未能馬上消失,他生前極力鼓吹和施行的全國性的戰備風潮還在繼續蔓延。就在那個令世界為之震驚的秋天裏,沒有人注意到,在中國湖南長沙一個叫馬王堆的土包間,一群軍人還在“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政治慣性驅使下,正揮汗如雨、爭分奪秒地挖掘著一個洞穴。而隨著這個洞穴的不斷挖深,人們看到的不是戰爭的爆發,而是一個震撼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
注釋:
[1]因本書寫作時間較早,部分行政區劃如今已發生改變,為尊重作者原意,書中部分地名以作者寫作時的行政區劃為準。——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