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06ES���一、近代詞人,務華棄實
劉勰對於他所生活的時代的詩人、作家的“務華棄實”十分不滿。的確,齊梁時期的文學創作存在著這個問題。他們的文章過多地考慮詞句的華麗,而對於文章的內容則常常忽略。劉勰在《序誌》篇對此直接表現了他的不滿:“……去聖久遠,文體解散,辭人愛奇,言貴浮詭,飾羽尚畫,文繡鞶帨,離本彌甚,將遂訛濫。蓋周書論辭,貴乎體要;尼父陳訓,惡乎異端;辭訓之異,宜體於要。於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實際上,在《程器》篇一開始,劉勰也就表達了他的這種看法,雖然他不同意韋誕(字仲將,三國時人)那樣把眾人一筆抹殺,即“曆詆群才”,將王粲、繁欽、阮瑀、陳琳、路粹等人都加以指摘,但劉勰在《程器》一開始就講了一番道理,說:“《周書》論士,方之梓材,蓋貴器用而兼文采也。是以樸斫成而丹雘施,垣墉立而雕杇附。而近代詞人,務華棄實,故魏文以為古今文人之,類不護細行。”意思是:《周書》議論士人,以木工選用材料製作器具作比方,要以器用為主,而兼施文采,即先合用而後審美。所以先將木材砍削成器,然後再染上朱紅色。牆壁築成之後,再加以粉刷。而現代的作家不懂這番道理,卻“務華棄實”,把道理顛倒過來,這是不行的。難怪魏文帝曹丕認為:“古今文人都不顧小節。”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劉勰的先實用後審美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