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替代性滿足(1 / 3)

——談審美升華

奧地利科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20世紀爭議最多的一個人物,其原因就是他提出了非正統的卻十分獨特的心理學說——精神分析學說。抨擊者把他的學說貶得一無是處,甚至罵他是專會寫淫穢作品的下流作家;可崇拜者卻把他比作哥白尼,稱他為本世紀最偉大的天才,說他的發現引起了一代人世界觀的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論人們怎樣褒貶他,事實卻是他的學說不脛而走,甚至對哲學、美學、倫理學、教育學、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審美體驗問題上,弗洛伊德也大膽地提出了“升華”說,這一獨特的觀念為美學研究開辟了一條新思路,是值得研究的。

為了弄清楚審美升華是怎樣一種觀念,必須先對精神分析的有關基本理論作些通俗而簡要的說明。

在弗洛伊德提出他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前,心理學家所著力研究的是人的明意識,並認為理性支配著人的一切行為。精神分析學說的理論與此相悖,它認為人的精神生活包含了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從動力學的觀點看,意識部分無足輕重,它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行為動作,它隻代表人格的外在方麵,真正有力量的是隱藏在心靈深處的無意識,這種無意識作為人的本能欲望,才是決定人類行為的內驅力。其實,關於無意識決定人類行為的思想,並不是弗洛伊德的發現。在他之前,早就有一批德國的哲學家和作家描述過“無意識”力量的特征。例如,費希納就把意識比作露出水麵的冰山,說它的運動是由其下麵的無意識潛流所推動的。但這“無意識”究竟是什麼呢?它如何決定著人的行為呢?弗洛伊德對此做出了獨特的回答,從而使“無意識”概念獲得了新穎的深刻的內涵。

弗洛伊德修訂了上述簡單的意識、無意識的兩重區分。提出了一種三重的人格結構理論,即把人的心理器官分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本我”相當於無意識部分,它是人格結構中最原始最難把握的部分。弗洛伊德認為,人類的本能作為一種心理能量或力比多(libido)被圍困在本我中,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從嬰兒時期起就產生的性的內驅力。這種蓄積在本我中的心理能量,猶如“一團混沌、一口充滿沸騰的激動的大鍋”,是一股“尚未馴服的激情”,當它受到壓抑時,人的心理也就處於一種難以忍受的緊張、痛苦中,這樣本我渴望發泄,以緩解緊張的狀態,擺脫難忍的痛苦。它不顧現實的可能、理智的提醒和道德的限製,根據弗洛伊德所說的“快樂原則”而操作。然而此路往往行不通。因為人總要考慮到現實的情況,於是“自我”就“代表理智和審慎”而出現。“自我”按“現實原則”而操作,充當自身與外部世界之間的仲裁者,做現實和理智許可做的事,暫時把本我尋找快樂的要求擱下不提。但自我又不能脫離本我而獨立存在。弗洛伊德把自我與本我的關係比作騎士和馬的關係。馬提供能量,而騎士則加以指導,這樣馬就能奔向許可它去的地方。至於“超我”,弗洛伊德說,它代表著“每一種道德的限製,代表著一個力求完善的維護者。總之,正如我們已經能在心理學上所了解的那樣,超我被描述為人類生活的高級方向”。這就不難看出,超我與本我處於直接的衝突中。

圖10 〔波蘭〕安東尼·布羅多斯基《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的一個關鍵就是,如何對待深藏在本我中的無意識本能的問題,升華概念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中提出來的。弗洛伊德把無意識本能歸結為為生命服務的生命本能和為死亡服務的死亡本能。而在生命本能中,性本能(或稱力比多)是最重要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狄浦斯情結”。據古希臘傳說:俄狄浦斯本是底比斯王的親生兒子。但在俄狄浦斯出生前,流傳一個預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兒,有一天將會殺父娶母。於是底比斯王在自己的兒子出生後異常恐懼,竟下令把嬰兒棄置在山上,想活活地餓死他,以絕後患。哪想到有個流浪的牧人發現了他並把他送給鄰國的國王當兒子。俄狄浦斯始終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長大以後,由於他有一次在底比斯戰勝了女妖,建立了功勳,底比斯人擁戴他為新王,其後又娶孀居的伊俄卡斯忒女王為妻。他們生下了四個孩子。有一年底比斯發生了瘟疫,然後他才知道自己曾在某次旅途的偶然爭執中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並發現與他共享榮華富貴的、一起養兒育女的女王是他的母親。伊俄卡斯忒知情後自殺。俄狄浦斯羞怒之極,帶著一雙自己故意弄瞎的眼睛流浪去了。弗洛伊德非常重視這個故事,並認為對於異性生身親長的性卷入的欲望,以及與之相伴隨的對同性生身親長的敵對感,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因此可稱為“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和其他的欲望,儲藏在本我中,隱沒在無意識裏,不斷放出能量,它既沒有道德觀念,也缺乏理智思考,唯一的興趣就是受“快樂原則”的支配,不惜一切代價地發泄能量,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然而本我所需要的本能欲望的直接發泄(例如殺父娶母或殺母嫁父),又與社會文明相悖,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這樣,本我就不能不處在一種極其痛苦的進退維穀的困境中。在這種情況下,出路隻有兩條,一條是壓抑,一條是移置。壓抑的確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措施,它可以限製無意識本能欲望,把本能欲望固定在它的最初的起點上,不給本能欲望以發泄的機會。但這樣一來,就會導致精神病症。欲望能量的另一條出路是移置(displacement)。所謂移置,就是指能量從一個對象改道注入另一個對象的過程。在能量發生移置時,本能的根據和目的不變,但目標和對象則已改變。升華是移置的一種。“如果替代對象是文化領域中較高的目標,這樣的移置就被稱為‘升華作用’。升華作用的大量的例子表明,人的能量被轉移到知識追求、慈善事業、文化藝術等方麵的活動中。這樣性本能和攻擊本能的直接表現就變成了表麵上完全是非性的和非攻擊性的行為方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