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一之二(2 / 3)

誰謂雀無角葉盧穀反,何以穿我屋?誰謂女音汝無家葉音穀,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興也。家,謂以媒聘求為室家之禮也。速,召致也。○貞女之自守如此,猶或見訟而召致於獄。因自訴而言,人皆謂雀有角,故能穿我屋,以興人皆謂汝於我嘗有求為室家之禮,故能致我於獄。然不知汝雖能致我於獄,而求為室家之禮,初未嘗備,如雀雖能穿屋,而實未嘗有角也。

誰謂鼠無牙葉五紅反,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葉各空反,何以速我訟葉祥容反?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興也。牙,牡齒也。墉,墻也。○言汝雖能致我於訟,然其求為室家之禮,有所不足,則我亦終不汝從矣。

【纂疏】楊氏曰:「牙,牡齒,鼠無牡齒,今曰鼠無牙,謂無牡齒耳。」山陰陸氏曰:「鼠有齒而無牙。」嚴氏曰:「召南之國有男侵淩女[13],女不從,遂誣女有室家之約,而召伯聽其訟。此詩述女子自訴之辭。雀有咮音晝而無角,鼠有齒而無牙,事有可疑而實不然者。誰言雀之無角乎?雀若無角,何以能穿我屋也?然雀之穿我屋,實以咮不以角也。誰言鼠之無牙乎?鼠若無牙,何以能穿我墉也?然鼠之穿墉,實以齒非以牙也。以興下文誰言汝男子於我無室家之事乎?若無室家之事,何以速我獄訟也?然雀實無角,鼠實無牙,男子乃是侵淩,實無室家之事,惟召公明決。故汝男子雖召我獄,而室家之道終不足;謂誣我以訟,此非室家之道,不與汝為夫婦也。」愚謂「室家不足」,是終不與成夫婦。「亦不汝從」,是終不從汝。「室家不足」,是終不成夫婦之意。

《行露》三章,一章三句,二章章六句。

羔羊之皮葉蒲何反,素絲五紽徒何反。退食自公,委於危反蛇音移,葉唐何反委蛇。

賦也。小曰羔,大曰羊。皮,所以為裘,大夫燕居之服。素,白也。紽,未詳,蓋以絲飾裘之名也。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從公門而出也。委蛇,自得之貌。○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得如此也。

【纂疏】孔氏曰:「紽、總之數有五,紽亦縫也。織素絲為組紃,以英飾裘之縫中。紃亦組之類,素絲非線也。」紃音旬。曹氏曰:「一裘之功必合衆裘而成[14],故其縫殺不一。」鄭氏曰[15]:「合五羊之皮為一裘,循其合處以素絲為英飾也。百裏奚衣五羊之皮,蓋仿古製。」錢氏曰:「兩皮之縫不易合,故織白絲為紃,施之縫中,連屬兩皮,因以為飾。」疊山謝氏曰:「召南大夫有潔白之操,稱潔白之服,中心無愧怍,故外貌有威儀;德行可法,故容止可觀,進退可度。委蛇委蛇,此泰然自得之貌也。使胷中微有愧怍,其步趨非躁則急,不失之遲則失之速,安能委委蛇蛇哉?」愚謂孔氏紽、緎、總,皆訓作縫,切意名義微異。縫之突兀謂之紽,有界限謂之緎,合二為一謂之總也。

羔羊之革葉訖力反,素絲五緎音域。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賦也。革,猶皮也。緎,裘之縫界也。

【纂疏】孔氏曰:「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對文則異,散文則通。」

羔羊之縫符龍反,素絲五總子公反。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賦也。縫,縫皮合之以為裘也。總,亦未詳。

《羔羊》三章,章四句。

殷音隠其靁,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音真君子,歸哉歸哉!

興也。殷,靁聲也。山南曰陽。何斯斯,此人也。違斯斯,此所也。遑,暇也。振振,信厚也。○南國被文王之化,婦人以其君子從役在外而思念之,故作此詩。言殷殷然雷聲,則在南山之陽矣,何此君子獨去此而不敢少暇乎?於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畢事而還歸也。

【附錄】問:「《殷其雷》詩比《君子於役》之類,莫是寬綏和平,故入正風?」曰:「固然。但正、變風亦是後人如此分別,當時亦隻是大約如此取之。聖人之言,在《春秋》《易》《書》無一字虛,至於《詩》則發乎情,不同。」 可學。

【纂疏】黃氏曰:「南山之陽、南山之側、南山之下皆是一意,但便韻葉聲耳,不必求異義也。」張氏曰:「如鸛鳴婦歎之義,將風雨則思念行者。」

殷其靁,在南山之側葉莊力反。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興也。息,止也。

殷其靁,在南山之下葉後五反。何斯違斯?莫或遑處尺煮反。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興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始不敢暇,中不敢止,終不暇居處,一節緊一節,此詩人法度也。」

《殷其靁》三章,章六句。

摽婢小反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賦也。摽,落也。梅,木名,華白,實似杏而酢。庶,衆。迨,及也。吉,吉日也。○南國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貞信自守,懼其嫁不及時,而有強暴之辱也。故言梅落而在樹者少,以見時過而太晚矣。求我之衆士,其必有及此吉日而來者乎?

摽有梅,其實三葉疏簪反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賦也。梅在樹者三,則落者又多矣。今,今日也。蓋不待吉矣。

摽有梅,頃音傾筐塈許器反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賦也。塈,取也。頃筐取之,則落之盡矣。謂之,則但相告語而約可定矣。

【附錄】問:「《摽有梅》一詩何以得入於正風?」曰:「此詩乃當文王與紂之世,方變惡入善,未可全責備也。」可學。 問:「《摽有梅》詩固是出於正,隻是如此急迫,何耶?」曰:「此亦是人之情,嘗見晉、宋間有怨父母之詩,讀《詩》者於此,亦欲達男女之情。」 文蔚。 又曰:「向見東萊《麗澤詩》有唐人女言兄嫂不以嫁之詩,亦自鄙俚可惡。後來思之,亦自是人之情處,為父母者能於是而察之,則必使之及時矣,此所謂《詩》者可以觀。」 木之。

【纂疏】一說:黃氏曰:「『迨其吉兮』,以為衆士之求我,必擇吉士以從之;『迨其今兮』,以為當其時也;『迨其謂之』,以為男女固欲及時,而亦必以正,雖盛年之當嫁,亦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歐陽公曰:「古者婚禮不自為主人,『求我庶士』,非男女自相求。詩人引梅以興物之盛時不可久,以言召南之人顧其男女方盛之年,懼其過時而至衰落,乃求與庶士以相婚姻也。吉,宜也,求相宜者。今者,時也,欲及時也。謂,相語也,遣媒妁相語以求之也。」愚按:此二說雖非文公說,亦未必果得詩人本意。第黃意甚善,亦可以少抑深閨讀《詩》之女慾動情勝之心,歐陽公之意乃為父母之責也,故並纂之,以備覽焉。

《摽有梅》三章,章四句。

嘒呼惠反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興也。嘒,微貌。三五,言其稀,蓋初昏或將旦時也。肅肅,齊遫貌。宵,夜。征,行也。寔,與實同。命,謂天所賦之分也。○南國夫人承後妃之化,能不妬忌以惠其下,故其衆妾美之如此。蓋衆妾進禦於君不敢當夕,見星而往,見星而還。故因所見以起興,其於義無所取,特取在東、在公兩字之相應耳。遂言其所以如此者,由其所賦之分不同於貴者,是以深以得禦於君為夫人之惠,而不敢致怨於來往之勤也。

【纂疏】鄭氏曰[16]:「毛謂『三,心。五,噣音晝』,噣即柳也。《天文誌》《星經》以柳為八星,又心以三月見東,噣以正月見東。詩人言一時所見,則五非噣明矣。」愚按:《集傳》但謂三五,言其稀,嚴氏亦謂衆無名之小星。況三非特心,柳本非五,不必指心、柳也。

嘒彼小星,維參所林反與昴葉力求反。肅肅宵征,抱衾與裯直留反。寔命不猶。

興也。參、昴,西方二宿之名。衾,被也。裯,襌被也。興亦取與昴、與裯二字相應。猶,亦同也。

【纂疏】孔氏曰:「參,白虎宿,三星[17]。故《綢繆》傳雲:『三星,參也;昴,六星。二星皆西方宿。』」鄭氏曰[18]:「參、昴,比小星為大。」

《小星》二章,章五句。

呂氏曰:「夫人無妬忌之行,而賤妾安於其命,所謂上好仁而下必好義者也。」

江有汜音祀,葉羊裏反,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葉虎洧反!

興也。水決復入為汜。今江陵、漢陽、安復之間蓋多有之。之子,媵妾指嫡妻而言也。婦人謂嫁曰歸。我,媵自我也。能左右之曰以,謂挾己而偕行也。○是時汜水之旁,媵有待年於國,而嫡不與之偕行者。其後嫡被後妃夫人之化,乃能自悔而迎之。故媵見江水之有汜,而因以起興,言江猶有汜,而之子之歸乃不我以,雖不我以,然其後也亦悔矣。

【附錄】問:「《江有汜》,《詩序》有『勤而無怨』之說。」曰:「便是《序》不可信如此,今但信詩,不必信《序》,隻看詩中說『不我以』、『不我與』、『不我過』,便見得不與同去之意,安得勤而無怨之意?」 器之。

【纂疏】《爾雅》雲[19]:「凡水之岐流復還本水者名汜。」李氏曰:「古者嫁女,以娣姪從,謂之媵。《春秋》書『齊人來媵』、『晉人來媵』。《公羊》曰:『諸侯一娶九女,二國媵之,以娣姪從。』」鄭氏曰:「姪,兄子。娣,女弟[20]。」

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不我與,其後也處。

興也。渚,小洲也。水岐成渚。與,猶以也。處,安也,得其所安也。

江有沱徒河反,之子歸,不我過音戈。不我過,其嘯也歌。

興也。沱,江之別者。過,謂過我而與俱也。嘯,蹙口出聲以舒憤懣之氣,言其悔時也。歌,則得其所處而樂矣。

【纂疏】《爾雅》雲:「水自河出為灉,漢為潛,江為沱。」孔氏曰:「皆大水別為小水之名,《禹貢》『荊梁皆有沱潛』者,以水從江漢出者皆曰沱潛,故二州皆有也。」

《江有汜》三章,章五句。

陳氏曰:「《小星》之夫人,惠及媵妾,而媵妾盡其心。江沱之嫡,惠不及媵妾,而媵妾不怨。蓋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各盡其道而已矣。」

野有死麕俱倫反,與春葉,白茅包葉補苟反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興也。麕,獐也,鹿屬,無角。懷春,當春而有懷也。吉士,猶美士也。○南國被文王之化,女子有貞潔自守,不為強暴所汚者,故詩人因所見以興其事而美之。或曰:賦也。言美士以白茅包死麕而誘懷春之女也。

【纂疏】孔氏曰:「齊人謂麕為麞。」毛氏曰:「懷,思也。」嚴氏曰:「春者,天地交感,萬物孳生之時。聖人順天地萬物之情,令媒氏以中春會男女,故女之懷婚姻者謂之懷春。此詩言野有死麕,人欲取其肉,猶以白茅裹之。有女懷春,汝吉士何不以禮娶之,乃誘之乎?無禮者豈吉士?但美其稱以責之,言汝本善良,何乃如此[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