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一之二(1 / 3)

召[1],地名,召公奭之采邑也。舊說扶風雍縣南有召亭,即其地。今雍縣析為岐山、天興二縣,未知召亭的在何縣。餘已見《周南》說[2]。

維鵲有巢,維鳩居葉姬禦反之。之子於歸,百兩如字,又音亮禦五嫁反,葉魚據反之。

興也。鵲、鳩,皆鳥名。鵲善為巢,其巢最為完固。鳩性拙不能為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之子,指夫人也。兩,一車也,一車兩輪,故謂之兩。禦,迎也。諸侯之子嫁於諸侯,送禦皆百兩也。○南國諸侯被文王之化,能正心脩身以齊其家,其女子亦被後妃之化,而有專靜純一之德。故嫁於諸侯,而其家人美之曰:維鵲有巢,則鳩來居之,是以之子於歸,而百兩迎之也。此詩之意,猶《周南》之有《關雎》也。

【附錄】時舉問:「《召南》之有《鵲巢》,猶《周南》之有《關雎》。《關雎》言『窈窕淑女』,則是明言後妃之德也。惟《鵲巢》三章,皆不言夫人之德,如何?」曰:「鳩之為物,其性靜專無比,可藉以見夫人之德也。」 時舉。

【纂疏】孔氏曰:「《月令》:『十二月,鵲始巢。』」鄭氏曰:「冬至架之,春乃成。」嚴氏曰:「開戶向太一背太歲[3]。」孔氏曰:「鳩,鳲鳩,秸鞠,布穀也。」歐陽氏曰:「今所謂布穀、戴勝者,與鳩絶異,惟今人直謂之鳩者,拙鳥也,不能作巢,多在屋瓦間,或於樹上架構樹枝,初不成巢,便以生子,往往墜雛。鵲作巢甚堅,既生雛散飛則棄去,容有鳩來處彼空巢。」張氏曰:「鵲巢鳩居,未必有此理,止取二物為喻。」呂氏曰:「但取鳩不自巢,居鵲之成巢,非取鵲之強而不淫,亦非取鳩有均養之德。」張氏曰:「惟其能靜專而端然享之,是乃夫人之德。有所作為,則非婦道矣。」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於歸,百兩將之。

興也。方,有之也。將,送也。

【纂疏】黃氏曰:「將,隻是『將其厚意』之將。」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於歸,百兩成之。

興也。盈,滿也。謂衆媵姪娣之多。成,成其禮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一章曰居,鳩居鵲巢,夫人始歸其夫家也。二章曰方,方正也。鳩能正鵲之成巢,夫人能正其家也。三章曰盈,鳩生子盈滿其巢,夫人子孫衆多而滿其室家也。」又曰:「一章曰禦,夫人初嫁,國君親迎,禦輪之幣必百兩也。二章曰將,夫人初嫁,所將幣帛必百兩也。三章曰成,禦以百兩,送以百兩,宜其室家而婦道成也。一節深一節,自有次序。」

《鵲巢》三章,章四句。

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葉上止反。

賦也。於,於也。蘩,白蒿也。沼,池也。沚,渚也。事,祭事也。○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夫人能盡誠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敘其事以美之也。或曰:蘩所以生蠶,蓋古者後夫人有親蠶之禮。此詩亦猶《周南》之有《葛覃》也。

【附錄】問:「采蘋、蘩以供祭祀,采枲耳以備酒漿,後妃夫人恐未必親為之。」曰:「詩人且是如此說。」 德明。 時舉問:「《采蘩》隻作祭事說,自是曉然。若作蠶事,雖與《葛覃》同類,而恐實非也。《葛覃》是女工[4],《采蘩》是婦職,以為同類亦無不可,何必以為蠶事而後同耶?」曰:「此說亦姑存之而已。」 時舉。

【纂疏】陸氏曰:「蘩,春始生,可煮,香美,又可蒸,及秋名蒿。」孔氏曰:「蒿非水菜,謂於其傍采之。」長樂劉氏曰:「尊祭祀,故直謂之事,《春秋》『有事於太廟』是也。」

於以采蘩?於澗之中。於以用之?公侯之宮。

賦也。山夾水曰澗。宮,廟也。或曰:即《記》所謂「公桑蠶室」也。

被皮寄反之僮僮音同,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賦也。被,首飾也,編髮為之。僮僮,竦敬也。夙,早也。公,公所也。祁祁,舒遲貌,去事有儀也。《祭義》曰:「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不欲遽去,愛敬之無已也。或曰:公,即所謂公桑也。

【纂疏】孔氏曰:「被者,《少牢》雲『主婦被裼』,此《周禮》所謂次也。次第,髮長短為之,所謂髲髢也。」又曰:「剔賤者或刑者髪,以被婦人之紒音計為飾,因名髲被鬄弟。」嚴氏曰:「《天官》『六服』,褖衣為進朝於王之服,首則服次,凡諸侯國夫人於其國衣服與王後同。夫人祭祀不應服次。」曹氏謂:「此在商時與《周禮》異。」先生《初解》:「公,所謂宗廟之中,非私室也。」疊山謝氏曰:「公,齋廬之類。」

《采蘩》三章,章四句。

喓喓於遙反草蟲,趯趯託歷反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敕中反。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戶江反,葉乎攻反。

賦也。喓喓,聲也。草蟲,蝗屬,奇音,青色。趯趯,躍貌。阜螽,蠜也。忡忡,猶衝衝也。止,語辭。覯,遇。降,下也。○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獨居,感時物之變,而思其君子如此,亦若《周南》之《卷耳》也。

【纂疏】毛氏曰:「草蟲,常羊。」孔氏曰[5]:「似蝗,處茅中,色青,名負蠜。」嚴氏曰:「負螽[6],蝗也,蠜也,即螽斯也。」山陰陸氏曰:「草蟲鳴,阜螽躍而從之,故負螽曰蠜[7],草蟲謂之負蠜。」李氏曰:「《出車》詩亦曰『喓喓草蟲,趯趯阜螽[8]。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亦是行役之詩,故其妻憂思如此。」疊山謝氏曰:「降,猶今人雲『放下心』也。」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張劣反。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音悅。

賦也。登山蓋託以望君子。蕨,鱉也,初生無葉時可食。亦感時物之變也。惙,憂貌。

【纂疏】陸氏曰:「蕨,周秦曰蕨,齊魯曰鱉。」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賦也。薇,似蕨而差大,有芒而味苦,山間人食之,謂之迷蕨。胡氏曰:「疑即《莊子》所謂迷陽者。」夷,平也。

【纂疏】陸氏曰:「薇亦山菜,莖葉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今官園種之以供宗廟祭祀。」項氏曰:「薇,今之野豌豆苗也[9],蜀人謂之巢菜。」疊山謝氏曰:「忡忡,心不寧也。惙惙,憂之深不止於忡忡矣。傷則惻然而痛,悲則無聲之哀,傷悲則憂之極,又不止於惙惙矣。此未見而憂一節緊一節也。降則心稍放下,悅則喜動於中,夷則心和氣平,無思無慮,憂樂兩忘矣。此既見之喜一節深一節也。」愚觀此詩,每章自有三節,蟲鳴螽躍、采蕨采薇之時,是一般意思,其心動於男女之欲;忡忡、惙惙、傷悲之時,是一般意思,其心主於夫婦之義;則降、則悅、則夷之時,是一般意思,其心安於性情之正。

《草蟲》三章,章七句。

於以采蘋?南澗之濱。於以采藻?於彼行潦音老。

賦也。蘋,水上浮萍也,江東人謂之 。濱,厓也。藻,聚藻也,生水底,莖如釵股,葉如蓬蒿。行潦,流潦也。○南國被文王之化,大夫妻能奉祭祀,而其家人敘其事以美之也。

【纂疏】嚴氏曰:「《本草》水萍有三種:大者曰蘋,葉圓,闊寸許,季春始生,可糝蒸為茹;中者曰荇菜;小者水上浮萍,江東謂之薸。毛氏以蘋為大萍,是也。郭璞以蘋為水上浮萍,即江東謂之薸,是以小萍為大萍,誤矣。蘋可茹而薸不可茹,豈有不可茹之薸,而乃用以供祭祀乎?」陸氏曰:「藻生水底,有二種,皆可食。熟煮,挼去腥氣,米麫糝蒸為茹,佳美,荊揚饑荒可充食。」

於以盛音成之?維筐及筥居呂反。於以湘之?維錡宜綺反及釡符甫反。

賦也。方曰筐,圓曰筥。湘,烹也。蓋粗熟而淹以為菹也。錡,釡屬。有足曰錡,無足曰釡。此足以見其循序有常,嚴敬整飭之意。

【纂疏】曹氏曰:「筐、筥皆竹器。」

於以奠之?宗室牖下葉後五反。誰其屍之?有齊側皆反季女。

賦也。奠,置也。宗室,大宗之廟也。大夫、士祭於宗室。牖下,室西南隅,所謂奧也。屍,主也。齊,敬貌。季,少也。祭祀之禮,主婦主薦豆,實以葅醢。少而能敬,尤見其質之美,而化之所從來者遠矣。

【纂疏】一說:李氏曰:「《記·昏義》:『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於公宮;祖廟既毀,教於宗室。教以婦言、婦德、婦容、婦功,教成之祭,牲用魚,芼用蘋藻,所以成婦順也。』芼用蘋藻,即所謂采蘋、采藻也。教於宗室,即所謂宗室牖下也。詩言教成之祭,主之者何人?乃有齊敬之季女也。王氏以為女既嫁,然既嫁為大夫妻,安得稱女?則知季女乃未嫁之女也。」鄭氏、蘇黃門皆此說,李氏本之。謾備。

《采蘋》三章,章四句。

蔽芾非貴反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蒲曷反。

賦也。蔽芾,盛貌。甘棠,杜梨也。白者為棠,赤者為杜。翦,翦其枝葉也。伐,伐其條榦也。伯,方伯也。茇,草舍也。○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

【纂疏】鄭氏曰:「召伯,姬姓,名奭,食采於召,作上公,為二伯,後人美其為伯之功[10],故言伯雲。」《釋文》曰:「召伯,召康公也。」《燕世家》雲:「與周同姓。」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葉蒲寐反,召伯所憩起例反。

賦也。敗,折。憩,息也。勿敗,則非特勿伐而已,愛之愈久而愈深也。下章放此。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葉變製反,召伯所說始鋭反。

賦也。拜,屈。說,舍也。勿拜,則非特勿敗而已。

【纂疏】郭氏曰:「甘棠,今之杜梨。」山陰陸氏曰:「赤棠與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惡。白色為棠,甘棠也;赤色澀而酢[11],無味,俗語『澀如杜』是也。」黃氏曰:「竊意此詩作於武王之時,在文王時方為西伯,召公無稱伯之理。」嚴氏曰:「武王分周、召為二伯,是作於武王之時也。作詩雖在後,明教前乎此矣。二《南》皆文王詩也。」又曰:「始則相戒不可斬伐而去之;中則相戒豈特不可斬伐,但殘壞之亦不可;終則相戒豈特不可殘壞,但低屈之亦不可。愛之愈深,護之愈至也。」

《甘棠》三章,章三句。

厭於葉反浥於及反行露,豈不夙夜葉羊茹反,謂行多露。

賦也。厭浥,濕意。行,道。夙,早也。○南國之人,遵召伯之教,服文王之化,有以革其前日淫亂之俗。故女子有能以禮自守,而不為強暴所汚者,自述己誌,作此詩以絶其人。言道間之露方濕,我豈不欲早夜而行乎?畏多露之沾濡而不敢爾。蓋以女子早夜獨行,或有強暴侵陵之患[12],故託以行多露而畏其沾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