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一之九(1 / 3)

魏,國名。本舜、禹故都,在《禹貢》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南枕河曲,北涉汾水。其地陿隘而民貧俗儉,蓋有聖賢之遺風焉。周初以封同姓,後為晉獻公所滅而取其地。今河中府解州即其地也。蘇氏曰:「魏地入晉久矣,其詩疑皆為晉而作,故列於《唐風》之前,猶《邶》《鄘》之於《衛》也。」今按:篇中「公行」、「公路」、「公族」,皆晉官,疑實晉詩。又恐魏亦嘗有此官,蓋不可考矣。

【纂疏】東萊曰:「《前漢·地理誌》:『魏在晉之南河曲。』故其詩曰:『彼汾一曲』,『寘之河之側。』《水經注》:『故魏國城南、西,並去大河可二十餘裏,北去首山十餘裏。處河山之間,土地迫隘,故魏風著《十畝》之詩也。』」孔氏曰:「《左傳》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是與周同姓也。」《詩譜》:「今魏君嗇且褊急,不務廣修德於民,教以義方,其與秦晉鄰國,日見侵削,國人憂之。當周平、桓之際,魏之變風始作。至春秋魯閔公元年,晉獻公滅之,以其地賜大夫畢萬。自爾而後,晉有魏氏。」

糾糾吉黝反葛屨,可以履霜。摻摻所銜反女手,可以縫裳。要於遙反之襋紀力反之,好人服葉浦北反之。

興也。糾糾,繚戾寒涼之意。夏葛屨,冬皮屨。摻摻,猶纎纎也。女,婦未廟見之稱也。娶婦三月廟見,然後執婦功。要,裳要。襋,衣領。好人,猶大人也。○魏地陿隘,其俗儉嗇而褊急,故以葛屨、履霜起興,而刺其使女縫裳,又使治其要襋,而遂服之也。此詩疑即縫裳之女所作。

【纂疏】嚴氏曰:「糾糾,《傳》謂猶繚繚音了。繚,繞纏也。糾,三合繩,亦繞纏之意。」鄭氏曰:「裳,男子下服。」孔氏曰:「婦人服不殊裳,故知男子下服也。」

好人提提徒兮反,宛於阮反然左辟音避,佩其象揥勑帝反。維是褊心,是以為刺葉音砌。

賦也。提提,安舒之意。宛然,讓之貌也。讓而辟者必左。揥,所以摘髪,用象為之,貴者之飾也。其人如此,若無有可刺矣,所以刺之者,以其褊迫急促,如前章之雲耳。

【纂疏】毛氏曰:「婦至門,夫揖而入,不敢當尊,宛然而左避。」嚴氏曰:「宛,委曲遜順貌。」

《葛屨》二章,一章六句,一章五句。

廣漢張氏曰:「夫子謂:『與其奢也,寧儉。』則儉雖失中,本非惡德。然而儉之過,則至於吝嗇迫隘,計較分毫之間,而謀利之心始急矣。《葛屨》《汾沮洳》《園有桃》三詩,皆言急迫瑣碎之意。」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音慕。彼其音記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

興也。汾,水名,出太原府晉陽山,西南入河。沮洳,水浸處下濕之地。莫,菜也,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可為羮。無度,言不可以尺寸量也。公路者,掌公之路車,晉以卿大夫之庶子為之。○此亦刺儉不中禮之詩。言若此人者,美則美矣,然其儉嗇褊急之態,殊不似貴人也。

【纂疏】蘇氏曰:「汾水出晉,其流入渭。」陸氏曰:「莫,莖大如箸,赤節,似柳葉雲雲,其味酢亦作酸而滑,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其子如楮實而紅,今吳越人謂之茂子。」孔氏曰:「《左傳》:『驪姬之亂,詛無畜群公子,自是晉無公族。及成公,宦卿之嫡為公族,庶子為公行。趙盾請以括為公族,許之。冬,盾為軞音毛車之族。』是其事也。盾自以為庶子[1],讓公族而為公行[2]。服虔雲:『軞車,戎車之倅。』杜預雲:『公行之官也。』其公族則嫡子為之,掌君宗族。』」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葉於良反。美如英,殊異乎公行戶郎反。

興也。一方,彼一方也。《史記》:扁鵲「視見垣一方人」。英,華也。公行,即公路也。以其主兵車之行列,故以謂之公行也。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音續。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興也。一曲,謂水曲流處。藚,水舄音昔也,葉如車前草。公族,掌公之宗族,晉以卿大夫之適子為之。

【纂疏】郭璞曰:「藚,牛脣。」《釋草》:「如續斷,寸寸有節。」

《汾沮洳》三章,章六句。

愚按:孔氏曰:「王肅、孫毓皆以為大夫采菜。」崔靈恩《集注序》雲:「君子儉以能勤。」按今定本及諸本,《序》直雲其君義,亦得通。嚴氏曰:「魏君勤儉,采莫為蔬,信美矣,然采莫特異乎公路之所為爾。公路官猶不為此,況君乎?公儀休為魯相,猶拔園葵,今國君采莫,迫下甚矣。」姑備其說。

園有桃,其實之殽。心之憂矣,我歌且謠音遙。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葉將黎反,子曰何其音基?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葉新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