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在上,於音烏,下同昭於天葉鐵因反!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葉上紙反?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葉羽已反。
賦也。於,歎辭。昭,明也。命,天命也。不顯,猶言豈不顯也。帝,上帝也。不時,猶言豈不時也。左右,旁側也。○周公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於此,以戒成王。此章言文王既沒而其神在上,昭明於天。是以周邦雖自後稷始封千有餘年,而其受天命,則自今始也。夫文王在上而昭於天,則其德顯矣。周雖舊邦而命則新,則其命時矣。故又曰:有周豈不顯乎?帝命豈不時乎?蓋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春秋傳》天王追命諸侯之詞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語意與此正相似。或疑「恪」亦「降」字之誤,理或然也。
【附錄】問:「周受命如何?」曰:「命如何受於天?隻是人與天同。然觀周自後稷以來,積仁累義,到此時人心奔赴,自有不容已[1]。」可學。 問「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曰:「理是如此。若道真箇一上一下[2],則不可。」子蒙。 「在帝左右」,察天理而左右之謂[3]。古注亦如此。《左傳》「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之意。人傑。
【纂疏】蘇氏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聖人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與天如一故也。《詩》於天人之際多以『陟降』言之[4]。」○又一說:黃氏曰:「『不顯亦臨』,亦可以為甚顯乎?不顯者,言周家之君不自顯耀,如『不矜不伐』之意。」○愚謂此篇周公作於成王之時。推本周家受天命之由,而歸美文王之詩。此章首言「文王在上,於昭於天」,言文王雖已沒,而其神靈之德昭明於天。故武王得以舊邦之周而受維新之天命。此言「有周不顯,帝命不時」,則又原其初而述之。文王以前不過侯伯之邦,周本不顯也。九年大統未集,命本不時也。文王之靈,一陟一降,在帝左右,若陰有以相之,於是子孫蒙其福澤,以有天下。周邦於此乎顯,帝命於此乎時焉。一章分為兩節,互文見義,反復歸美文王之德,而武王由之以受命,不過如斯而已。然亦後世子孫推原歸美之辭。文王以大聖之德宜王不王,孟津之會,豈計其事勢之至此也哉!文王之心終不得以直遂矣。後之說詩者不此之察,乃因此篇《小序》有「文王受命作周」之辭,又見《大明》四章雲「有命既集,天作之合」,六章雲「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文王有聲》二章又明言「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於是直謂文王受命,代商作周。甚者又謂文王受命,改元稱王,則不勝其誣矣。殊不知二詩所言「天命文王」、「文王受命」,特不過作配、做邑、伐崇之事,初未嘗出乎侯伯職分之外。若曰「三分天下有其二」,而證之以為文王受命之實,恐亦不過言文王德化所及,人心歸往者衆,如虞、芮質成,漢、汝被化之類,豈曰殷家三分天下,已奄有其二分之土地哉?又按《雅》《頌》稱「不顯」凡十一,《文王》三,《大明》《思齊》《抑》《崧高》《韓奕》《清廟》《維天之命》《烈文》《執競》各一,其七為文王詩,《文王》《大明》《思齊》《清廟》《維天之命》是也。蓋文王自是一般渾然深潛純懿之德,所處又當用晦其明之時,故見之詩者如此。
亹亹音尾文王,令聞音問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葉獎履反[5]。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賦也。亹亹,強勉之貌。令聞,善譽也。陳,猶敷也。哉,語辭。侯,維也。本,宗子也。支,庶子也。○文王非有所勉也,純亦不已,而人見其若有所勉耳。其德不已,故今既沒而其令聞猶不已也。令聞不已,是以上帝敷錫於周,維文王孫子,則使之本宗百世為天子,支庶百世為諸侯。而又及其臣子,使凡周之士,亦世世修德,與周匹休焉。
【纂疏】嚴氏曰:「《補傳》雲:『不曰「子孫」而曰「孫子」,謂孫又生子,言其遠也。』士者[6],王朝公卿大夫總稱。」王晦叔曰:「凡周之士,於文王未興之時,雖曰不顯,亦世世修德,與周匹休。」黃氏曰:「非惟周、召、尚父、閎夭、泰顛、散宜生之徒與周相為無窮[7],而不顯之士,於世無稱者,亦皆世守其爵祿,世竭其忠敬,以輔周家子孫。」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葉於逼反。王國克生,維周之楨音貞。濟濟子禮反多士,文王以寧。
賦也。猶,謀也。翼翼,勉敬也。思,語辭。皇,美。楨,榦也。濟濟,多貌。○此承上章而言其傳世豈不顯乎?而其謀猷皆能勉敬如此也。美哉,此衆多之賢士,而生於此文王之國也!文王之國能生此衆多之士,則足以為國之榦,而文王亦賴以為安矣。蓋言文王得人之盛,而宜其傳世之顯也。
【纂疏】《釋文》曰[8]:「楨,築牆所立兩木。」
穆穆文王,於緝七入反熙敬止。假古雅反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葉蒲北反。
賦也。穆穆,深遠之意。緝,續。熙,明。亦不已之意。止,語辭。假,大。麗,數也。不億,不止於億也。侯,維也。○言穆穆然文王之德不已其敬如此,是以大命集焉。以有商孫子觀之,則可見矣。蓋商之孫子,其數不止於億,然以上帝之命集於文王,而今皆維服於周矣。
【附錄】緝熙,是工夫;敬止,是功效收殺處。寓。
【纂疏】嚴氏曰:「《少儀》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曲禮》『天子穆穆,諸侯皇皇』,鄭注以為容止之貌。」○愚按:鄭氏謂「周服,周之九服」,大意謂上帝方命殷之先,殷為天子,周為諸侯。上帝既命周之後,則周為天子,殷反為周之侯服矣。下文「侯服於周」,特互文而言之。
侯服於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古亂反將於京葉居良反。厥作祼將,常服黼音甫冔況甫反。王之藎才刃反臣,無念爾祖?
賦也。諸侯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則殷士者,商孫子之臣屬也。膚,美。敏,疾也。祼,灌鬯也。將,行也,酌而送之也。京,周之京師也。黼,黼裳也。冔,殷冠也。蓋先代之後,統承先王,脩其禮物,作賓於王家。時王不敢變焉,而亦所以為戒也。王,指成王也。藎,進也。言其忠愛之篤,進進無已也。無念,猶言豈得無念。爾祖,文王也。○言商之孫子而侯服於周,以天命之不可常也。故殷之士助祭於周京,而服商之服也。於是呼王之藎臣而告之曰:得無念爾祖文王之德乎?蓋以戒王而不敢斥言,猶所謂「敢告僕夫」雲爾。劉向曰:「孔子論《詩》,至於『殷士膚敏,祼將於京』,喟然嘆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傳於後嗣,是以富貴無常。』蓋傷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
【纂疏】嚴氏曰:「殷士,猶《書》稱『爾殷遺多士』及『茲殷庶士』。《郊特牲》雲『灌以圭璋』,注:『灌,謂以圭瓚酌鬱鬯,始獻神也[9]。』《洛誥》:『王入太室祼』,夏氏解:『祼,灌也。謂以圭瓚酌於爵,以獻屍,屍受酒不飲,灌於地,故謂灌。祼、灌古字通用。』《小宰》注雲:『人道宗廟有祼,天地大神不灌。』」孔氏曰:「《小宰》雲:『凡祭祀,贊祼將之事[10]。』以將為送[11],言灌時送爵行之也。宗廟之祭,以祼為主。於禮,王正祼,後亞祼,則祼將,主人之事。而殷士來周助祭,行灌鬯者,以《小宰》『贊祼將』觀之,則灌將之事,有臣助之矣。白與黑謂之黼,殷之諸侯祭服亦九章,而不止於黼,舉一章以表之耳。」董氏曰:「黼繡於裳,常服則不變其服矣。不變其服,存商製也。」熊去非《詩說》曰:「讀《詩》至『厥作祼將,常服黼冔』一章,有以見周家忠厚之至。一代之興,雖改正朔、易服色,以示作新之政,然考之《詩》《書》,先代之後作賓王家,修其禮物,則一代之禮樂固未嘗廢也。『常服黼冔』,猶用商之衣冠也。王訪於箕子,稱十有三祀[12];奔走臣我監,稱五祀。猶用商之紀年也。一則曰『商王士』,二則曰『殷多士』,何嘗敢有一毫鄙夷之心?其視後世亡人之國,則絶人之祀,衣冠禮樂能存先代之舊,蓋亦鮮矣。此皆出於疑慮之過,而不知以公天下為心者。周家忠厚之澤,所以為不可及也夫。」
無念爾祖,聿於筆反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葉筆力反。殷之未喪息浪反師,克配上帝。宜鑒於殷,駿音峻命不易以豉反。
賦也。聿,發語辭。永,長。配,合也。命,天理也。師,衆也。上帝,天之主宰也。駿,大也。不易,言其難也。○言欲念爾祖,在於自修其德,而又常自省察,使其所行無不合於天理,則盛大之福自我致之,有不外求而得矣。又言殷未失天下之時,其德足以配乎上帝矣。今其子孫乃如此,宜以為鑒而自省焉,則知天命之難保矣。《大學傳》曰:「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國。」此之謂也。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葉姑弘反。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葉鐵因反。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葉初尤反。儀刑文王,萬邦作孚葉房尤反。
賦也。遏,絶。宣,布。昭,明。義,善也。問、聞通。有、又通。虞,度。載,事。儀,象。刑,法。孚,信也。○言天命之不易保,故告之使無若紂之自絶於天,而布明其善譽於天下。又度殷之所以廢興者,而折之於天。然上天之事,無聲無臭不可得而度也。惟取法於文王,則萬邦作而信之矣。子思子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夫知天之所以為天,又知文王之所以為文,則夫與天同德者可得而言矣。是詩首言「文王在上,於昭於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而終之以此。其旨深矣。
【附錄】甘節之問「無遏爾躬」[13]。曰:「無自遏絶於爾躬,如家自毀,國自伐。」蓋卿。
【纂疏】歐陽氏曰:「知天命之不易,無使天命至爾躬而止。」○又一說:鄭氏曰:「義問,以禮義問於老成之人。」謝氏曰:「《書》『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宣昭也。堯衢室之歌[14],舜總章之訪,義問也。」○愚按:有,又。虞,度。故毛、鄭之說。切謂此章承上章,指天之亡殷者,愈見命之不易,以戒成王而欲其以乃祖文王為法也。虞與「警戒無虞」、「四方無虞」之虞同。《易》曰:「進退者,憂虞之象。」虞,憂也,變也。詩意若曰:天命甚難,不可至爾躬而遏絶,宜宣布昭明,以義問於人。我周之得天下,行一不義弗為也。初何嘗有剪殷之意?有虞於殷,乃自天耳。始之命殷者自天,今則有虞於殷者,亦自天。一予一奪,其難如此,可不畏天之命哉!然而天無聲臭可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文王即天矣。但以爾祖文王為法,則萬邦自孚信之。天命庶乎其可保,不至爾躬而遏絶也。味此辭旨,凜乎其嚴哉!此篇首言「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終言天無聲臭,「儀刑文王」,天其文王乎,文王其天乎!
《文王》七章,章八句。
東萊呂氏曰:「《呂氏春秋》引此詩以為周公所作。味其詞意,信非周公不能作也。」○今按,此詩一章言文王有顯德,而上帝有成命也。二章言天命集於文王,則不唯尊榮其身,又使其子孫百世為天子、諸侯也。三章言命周之福,不唯及其子孫,而又及其羣臣之後嗣也。四章言天命既絶於商,則不唯誅罰其身,又使其子孫亦來臣服於周也。五章言絶商之禍,不唯及其子孫,而又及其羣臣之後嗣也。六章言周之子孫臣庶,當以文王為法,而以商為監也。七章又言當以商為監,而以文王為法也。其於天人之際,興亡之理,丁寧反覆,至深切矣。故立之樂官,而因以為天子諸侯朝會之樂。蓋將以戒乎後世之君臣,而又以昭先王之德於天下也。《國語》以為「兩君相見之樂」,特舉其一端而言耳。然此詩之首章,言文王之昭於天,而不言其所以昭。次章言其令聞不已,而不言其所以聞。至於四章然後所以昭明而不已者,乃可得而見焉。然亦多詠嘆之言,而語其所以為德之實,則不越乎「敬」之一字而已。然則後章所謂修厥德而儀刑之者,豈可以它求哉?亦勉於此而已矣。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葉辰羊反。天難忱市林反斯,不易以豉反維王。天位殷適音的,使不挾子爕反四方。
賦也。明明,德之明也。赫赫,命之顯也。忱,信也。不易,難也。天位,天子之位也。殷適,殷之適嗣也。挾,有也。○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詩。將陳文武受命故先言在下者有明明之德,則在上者有赫赫之命。達於上下,去就無常,此天之所以難忱而為君之所以不易也。紂居天位,為殷嗣,乃使之不得挾四方而有之,蓋以此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