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頌閔予小子之什四之三(1 / 3)

r \/>

�閔予小子,遭家不造葉徂候反,嬛嬛其傾反在疚音救。於音烏乎音呼皇考葉祛候反,永世克孝葉呼候反!

賦也。成王免喪始朝於先王之廟,而作此詩也。閔,病也。予小子,成王自稱也。造,成也。嬛,與煢同,無所依怙之意。疚,哀病也。康衡曰:「『煢煢在疚』,言成王喪畢思慕,意氣未能平也。蓋所以就文武之業,崇大化之本也。」皇考,武王也,歎武王之終身能孝也。

【纂疏】鄭氏曰:「閔,悼傷之言。」李氏曰:「《左傳》『寡君少遭閔凶』,則是閔者居喪之稱。」曹氏曰:「《曲禮》『天子未除喪曰予小子』,說者謂『謙,未敢稱一人』也。」李氏曰:「嬛,與『哀此煢獨』之義同。嬛,孤獨也。左氏亦有『在疚』之文,亦是居喪之稱也。王雖朝於廟,然去喪未甚遠,故猶以死喪為言。」

念茲皇祖,陟降庭葉去聲止。維予小子,夙夜敬止。

皇祖,文王也,承上文言武王之孝,思念文王,常若見其陟降於庭,猶所謂見堯於墻、見堯於羹也。《楚辭》雲「三公揖讓,登降堂隻」,與此文勢正相似。而康衡引此句,顔注亦雲:「若神明臨其朝廷是也」。

於乎二字,同上皇王,繼序思不忘。

皇王,兼指文武也。承上文,言我之所以夙夜敬止者,思繼此序而不忘耳。

《閔予小子》一章,十一句。

此成王除喪朝廟所作,疑後世遂以為嗣王朝廟之樂。後三篇放此。

訪予落止,率時昭考。於音烏乎音呼悠哉,朕未有艾五蓋反。將予就之,繼猶判渙。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乃旦反。紹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賦也。訪,問。落,始。悠,遠也。艾,如「夜未艾」之艾。判,分。渙,散。保,安。明,顯也。○成王既朝於廟,因作此詩以道延訪羣臣之意。言我將謀之於始,以循我昭考武王之道。然而其道遠矣,予不能及也。將使予勉強以就之,而所以繼之者,猶恐其判渙而不合也。則亦繼其上下於庭,陟降於家,庶幾賴皇考之休,有以保明吾身而已矣。

【纂疏】曹氏曰:「凡宮室始成則落之,故以落為始。」王氏曰:「保其身無危亡之憂,明其身無昏塞之患。」王氏。○愚謂此篇成王除喪初,延訪王廟之所作也。自「繼猶判渙」而上,猶有皇皇如有所求而弗獲之意。自「維予小子」而下,則焄蒿悽愴若或見之也。其曰「訪予落止,率時昭考」,此如有所求也。「於乎悠哉,朕未有艾」,歎其道之遠而未有所止也。「將予就之」,以為道在是而可就矣。「繼猶判渙」,乃倏爾分判渙散而靡有可就者焉。於是致其歎曰「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將何以淑其後乎?姑上下以紹於庭除之間,乃若陟降於厥家焉。是則皇考休美之道,初之若可就而倏判渙者。今則焄蒿悽愴若或見之,果足以保明吾之身矣。誦其詩,想其形容,成王之思慕皇考,爰繼爰述,何其微婉懇切,反覆曲盡,有無窮之嘆詠也哉!

《訪落》一章,十二句。

說同上篇。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葉新夷反,命不易以豉反哉葉將黎反!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葉津之反。

賦也。顯,明也。思,語辭也。士,事也。○成王受羣臣之戒而述其言,曰:敬之哉!敬之哉!天道甚明,其命不易保也。無謂其高而不吾察,當知其聰明明畏,常若陟降於吾之所為,而無日不臨監於此者,不可以不敬也。

維予小子葉奬履反[1],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葉謨郎反。佛符弗反,又音弼時仔音茲肩,示我顯德行下孟反,葉戶郎反。

將,進也。佛、弼通。仔肩,任也。○此乃自為答之之言。我不聰而未能敬也,然願學焉,庶幾日有所就,月有所進,續而明之,以至於光明。又賴羣臣輔助我所負荷之任,而示我以顯明之德行,則庶乎其可及爾。

【附錄】「日就月將」,是日成月長。就,成也。將,大也。節。

【纂疏】輔謂之「佛」者,言正救其失,不專順從之也。《學記》雲「其求之也佛」,佛,不順也,猶《孟子》所謂「法家佛士」是也[2]。○愚按:孔氏釋《文王》篇「凡周之士」雲:「士者,下至諸侯及王朝公卿大夫總稱」。切考此篇,恐非群臣進戒之詩,或者反為成王自戒,並戒群臣以求助之所作也,何則?成王乃謹畏之賢君,知天有顯道,命之難諶,不可不致其敬也。若曰: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每靡常而匪易也,爾群臣毋曰高高在上,其實陟降於爾衆士,日監在茲也。今予小子雖非有聰明之資,然而自知所敬,日就月將,以勉勉於學,求以緝熙於光明,爾衆士其輔弼我,示我以顯然之德行,庶幾其可以體而行之,以為述續天命之本也。一篇大意不過如此。《序》說亦恐誤矣。

《敬之》一章,十二句。

予其懲直升反,而毖後患。莫予荓普經反蜂,自求辛螫施隻反。肇允彼桃蟲,拚芳煩反飛維鳥。未堪家多難乃旦反,予又集於蓼音了。

賦也。懲,有所傷而知戒也。毖,慎。荓,使也。蜂,小物而有毒。肇,始。允,信也。桃蟲,鷦鷯,小鳥也。拚,飛貌。鳥,大鳥也。鷦鷯之雛,化而為鵰,故古語曰「鷦鷯生鵰」,言始小而終大也。蓼,辛苦之物也。○此亦《訪落》之意。成王自言:予何所懲而謹後患乎?荓蜂而得辛螫,信桃蟲而不知其能為大鳥,此其所當懲者。蓋指管蔡之事也。然我方幼衝,未堪多難,而又集於辛苦之地,羣臣奈何捨我而弗助哉?

【纂疏】郭璞雲:「鷦鷯,桃蟲。」山陰陸氏雲:「《說苑》:『鷦鷯巢於葦苕,繫之以髪[3]。』鳩性拙,鷦性巧,故俗呼巧婦,一名工雀,一名女匠。其喙尖利如錐,取茅秀為巢,至精密,以麻紩之音秩,如刺襪然,故一名襪雀,其化輒為鵰。」蘇氏雲:「成王始信二叔而疑周公,既而悟其姦,故曰:『予其懲,而毖後患[4]。』」東萊呂氏曰:「莫如予前之使蜂,自求辛蟄。謂信管、蔡之時也。」鄭氏曰:「管、蔡如鷦鷯之小,後叛而作亂,猶鷦鷯翻飛為大鳥也。」

《小毖》一章,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