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相互看了看,禮部尚書站出來,舉著奏折說道
“陛下,下月初一就是本朝國慶日,正逢十年之期的大吉年,按照祖訓,該是前往皇陵祭祖的大事,這是臣擬奏的章程,請陛下可以閱覽”
國慶日是魏國建朝的日子,至於大吉年,是因為當年高祖經曆辛苦建國,為了讓後代謹記,規定每十年就要當政者前往皇陵祭祖,並且登山封禪,這是皇權的代表。
先帝之前哪怕再荒廢朝政,大吉年也會親自去祭祖封禪,沒讓攝政王代勞,因為這代表了天下至高的權利。
按理來說今年是皇帝親政的第一年,本是皇上親去,可去年底攝政王就有表示自己要代皇帝前去祭祖封禪。
去年皇帝還沒親政,攝政王權力滔天,禮部尚書倒沒太多意見,可今年皇上親政,加上最近朝廷風向,未來鹿死誰手也未可知。
禮部尚書一直是一個老油條的人,要不能在這禮部清水衙門上坐的牢,今日幹脆把這燙手山芋丟出去,讓皇上和攝政王自己解決,自己兩不得罪。
永煊帝看著關於祭祖大典的奏折,又看了看下麵的攝政王,也知道禮部尚書的意思。
“皇叔,你為社稷鞠躬盡瘁,其實去皇陵祭祖,皇叔完全可以代表朝廷去祭奠先祖,告慰神明。
朕之前也有這打算,誰知皇叔你這腿這幾天不是不好嘛,皇陵遠離京城,這舟車勞頓對你不利,為了敬重長輩,這次祭祖大典還是讓朕前去吧。”
攝政王一聽這話,就表示自己腿沒多大事,三五天就好了,不耽誤去祭祖。
“那不行,傷筋動骨一百天,你這腿傷怎麼可能區區幾天就好了。
皇叔你這麼硬撐去,萬一累倒,朕可承受不起,
畢竟意外總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朕還得給滿朝文武一個交代,以免讓別人說朕苛待功臣不是。”
永煊帝這話可說的好聽,句句沒說自己,一心隻為攝政王著想,就在他話音剛落,一句“陛下所言極是。”就跟著出來。
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衛誠和沈藺這些永煊帝的近臣紛紛叩拜,一點不給攝政王申辯的機會,言語直接同意皇上的決議,永煊帝這下是把攝政王架在高處下不來。
若攝政王繼續要去,這之前說自己腿傷,不就表明自己裝的嗎?隻能捏著鼻子認下這事。
這下攝政王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他回到王府後,直接發脾氣,大罵永煊帝是一個無恥小兒。
封禪祭天是皇權的代表,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意義非凡,十年前,他就有心想去,可先帝雖然糊塗,對著權利之事也明白。
他那時沒有這權利,隻能拱手相讓,今年他總攬朝政多年,可謂隻手遮天,但在封禪之事上也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