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他的祖父李虎,是後魏的隴西郡公,官最高到太尉,死後追封唐國公,這就是後來李淵所建大唐年號的來曆。李淵的父親繼承了唐國公的封號,在北周時任柱國大將軍。在公元566年(北周天和元年)出生於長安,僅7歲就繼承了唐國公的稱號。因為有了較高的出身,加上他本人的豁達與寬厚、才幹出眾,因此他威望很高。他的妻子竇氏也是隋朝貴族出身,作為一名難得的賢內助,竇氏對李淵的作用不可忽視。

竇氏的聰明超出了一般人。隋煬帝看到李淵的臉上皺紋多,便戲稱李淵是“阿婆”。李淵回了家很不高興,竇氏問清原因,馬上賀喜道:“這是吉兆啊,你繼承的是唐國公,‘唐’便是‘堂’,‘阿婆麵’就是指‘堂主’啊!”竇氏指的是李淵將來要做皇帝,取代隋煬帝。

竇氏在政治方麵對李淵的幫助是非常大的。李淵原來有不少駿馬,竇氏就勸他獻給愛馬的隋煬帝:“皇上喜歡鷹和馬,您是知道的,現在應該把駿馬獻給皇上,不該自己留著,招人閑言誣陷。”李淵開始還舍不得他的駿馬,後來真的被隋煬帝責問。竇氏在45歲時去世,李淵這才細細琢磨亡妻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經常給隋煬帝送駿馬鷹犬,隋煬帝果然異常高興,很快升李淵為將軍。李淵流著淚對兒子們說:“我如果早點聽你們母親的話,早就做上這種官了。”

李淵原來做過刺史,在隋煬帝即位之初做了滎陽(今河南滎陽)、樓煩(今山西靜樂縣)兩個郡的太守,後來任殿內少監、衛尉少卿。公元613年(大業九年),隋煬帝征伐高麗時,李淵在懷遠鎮督運糧草。這時,楊玄感利用民憤舉兵反隋,後來失敗。在這期間,李淵奉命鎮守弘化郡(今甘肅慶陽縣),廣交天下豪傑,遭到隋煬帝的猜疑。在615年調任山西、河東,到達龍門時,遇上了母端兒農民起義,李淵領兵擊敗了起義軍,收編萬餘人,實力大增。第二年,他升為右驍衛將軍,任太原道安撫大使,從此落腳太原,經營後來的起家之地。

鎮守太原之初,李淵就表現出過人的軍事謀略。隋煬帝從樓煩巡遊到雁門時,被突厥兵包圍,因為李淵的太原兵才得以解圍。隋煬帝便讓他和馬邑郡守王仁恭一同北擊突厥。但他們的兵馬很少,不足五千。李淵便選出擅長騎射的兩千騎兵,吃住騎射仿效突厥兵,向突厥炫耀武力,等和突厥兵遭遇時李淵便下令攻擊,結果打敗突厥。從此之後,突厥不敢再輕易南下了。

617年,李淵正式任太原留守,成為一地最高長官。這裏糧草充足,兵員廣闊,李淵在此紮下根來,開始積蓄力量。

李淵為了鞏固太原這塊根據地,北麵和突厥交好,消除隱患,南麵主要是鎮壓了曆山飛起義軍。李淵通過收編其殘餘,進一步壯大了自己的力量。

公元611年(大業七年),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全國共有近二百多支反隋起義軍。後來逐漸形成三支主力,即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李密、翟讓的瓦崗軍。

在617年,馬邑郡(今山西朔縣)人、鷹揚府校尉劉武周因為和太守王仁恭的侍女私通,怕被發現,便以貪汙之名殺死了王仁恭,起兵建立定陽國,自稱天子。

李淵就以討伐劉武周為名,開始招兵。因為這時還是以隋朝官員的名義行事,所以在很短的時間裏便招到近萬人。這遭到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猜疑,他們都是隋煬帝的親信,對李淵頗有戒心。李淵則拉攏、利用他們身邊的親信掌握其動向。等李淵要正式起兵時便設計鋤掉了身邊的兩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