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年(大業十二年)農曆五月十四日的夜裏,李淵命李世民在晉陽(即太原)宮城外埋下伏兵。第二天早晨,李淵和王威、高君雅議事。劉文靜領開陽府(太原十八府之一)的司馬劉政會到庭中,說有密狀給李淵。李淵便讓他交上來,但劉會政卻不交,說要告的是副留守,隻有李淵才能看。李淵假裝吃驚地說:“怎麼會有這種事?”李淵看後便對大家說:“王威、高君雅要勾結突厥入侵。”於是命人逮捕了他們二人。第二天,恰好有突厥幾萬人圍攻太原,這更使人相信了。李淵趁機將二人殺掉。

除了內患,李淵又智退突厥兵,然後與突厥和好,消除了北方的威脅。

殺掉王威和高君雅之後,李淵便和將士緊密防守,對付突厥。他命裴寂和劉文靜堅守城門,同時又讓大門洞開。城牆上不豎旗幟,守城士兵不許張望、喧嘩,這使突厥不明底細,不敢入城。李淵又在夜裏派兵出城,早晨改道進城,使突厥誤以為是援兵到達。最後突厥隻好退兵走了。李淵的軍事智謀由此可見一斑。

突厥兵雖然退去了,但難保不再來。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李淵給突厥寫了書信:“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信中為了穩住突厥,李淵委曲求全地用了臣下的語氣,這樣做也是為了給南下用兵掃除後顧之憂。事實證明,李淵的策略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617年(大業十三年)農曆七月,李淵率軍三萬誓師,正式起兵。在發布的檄文裏斥責隋煬帝聽信讒言,殺害忠良,窮兵黷武,致使民怨沸騰,“豺狼充於道路”,因此,李淵要廢掉昏君隋煬帝,尊為太上皇,然後擁立代王楊侑為帝。其實,這僅僅是李淵的一種號召天下的策略。

這時,李淵剛從太原起兵,瓦崗軍首領李密便寫信給李淵,想和他結盟共圖大計,實際上是想讓李淵尊他為盟主。李淵收到信後,非常高興,他當時正需要有人為他阻擋中原還沒有被消滅的隋朝軍隊,使他免去後顧之憂,集中兵力拿下長安。於是李淵給李密回信,對李密極力吹捧,說自己沒有取代隋朝之意,這就是李淵自己所說的“卑辭推獎以驕其誌”的計策,先麻痹李密,讓他阻擋中原的隋軍西進。

李密受到李淵的回信也是非常高興,於是專心於對付東麵的隋軍。一東一西,兩個李姓人開始了較量,但李密最後還是稍遜一籌,敗在李淵手下,還丟了性命。

在618年,瓦崗軍和洛陽的隋軍作戰失利,李密想東山再起,卻遭到了部將們的反對,他隻好到長安投靠李淵。李淵熱烈歡迎他,當成貴賓對待,常稱李密為弟,還將表妹嫁給他。但後來李密又嫌棄官小,對李淵說想回山東收服部下,幫李淵拿下洛陽。

李淵表麵上答應了他的要求,暗地裏卻派長史張寶德監視,等李密離開長安要出關時李淵卻下令讓他留一半兵在華州(今陝西華縣)。這時,和李密同行的張寶德向李淵告密說李密要叛亂,實際是張寶德怕李密跑掉自己擔不起責任。李淵便命李密一人入朝。李密感到大禍臨頭,便起兵想闖出關去,結果被圍殲。在和李密的鬥爭中,李淵充分利用了李密驕傲自大的缺陷,在開始吹捧李密,等長安拿下後,李密投靠他時又設計除掉了這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