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連忙調動了30萬兵馬迎戰,讓李孝逸領兵平叛。徐敬業不久便連遭失敗,他和駱賓王先後被部將殺死。隻用了40天的時間,徐敬業的叛亂便被平定了,武則天有驚無險地渡過了這次大的政治危機。

在平定徐敬業的叛亂之後,武則天又對宰相班子進行了調整。因為宰相裴炎在這次危機中不但不幫助武則天對付徐敬業,還以此要求她還政於睿宗,結果被武則天處死。然後,武則天又罷免了其他幾個宰相,補韋方質、武承嗣、韋思謙為宰相。以後的兩年內,武則天對宰相班子進行了頻繁的調整,建立了效忠於自己的執政集團。

為了給自己做女皇鋪路,武則天在輿論方麵利用迷信等手段來為自己樹立威信。比如他的侄子武承嗣派人送一塊刻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白石頭,謊稱是來自於洛水。武則天十分高興,遂改年號為“永昌”。武則天還接受了睿宗和群臣上的尊號“聖母神皇”。這在曆史上是絕對沒有的,原來的皇帝隻有在死後才有尊號,武則天打破了這個慣例。

武則天為做女皇做的這些準備,遭到了唐高祖李淵第十一子李元嘉的武力反抗,但不久就被平定了。從此,再沒有人對武則天的權勢提出過挑戰。

公元690年,武則天認為親臨帝位的條件成熟,先借佛教僧人之口廣造輿論:“武後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後來,她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之事。然後,她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基,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因此,武則天還把自己名字的“照”,改為“曌”,意為武氏王朝將如日月當空一樣,長久永存。

武則天稱帝後,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為廣攬人才,不計門第,不拘資格,發展和完善科舉製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命人撰成農書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製,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她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時,還大修地方水利工程,並且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官吏的標準。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並且使國家糧倉儲備充足、地方儲糧富足、人口顯著增加。

武則天掌權時期,也有很多過失。執政後,她多疑臣民不忠於自己,任用索元禮、周興及來俊臣等酷吏,嚴酷逼供,獎勵告密,牽連了很多無辜的人。一些汙吏刑訊逼供,誣陷於人,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崇佛教、建寺院等活動,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寵愛男嬖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

她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排除萬難和阻礙,在執政時期,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但是,她後期執政的弊端,使她的功過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