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吳軍消失了,牽製了一支神色緊張的楚軍;第二支吳軍走遠了,牽製了一支得意洋洋的楚軍。兩支楚軍現在距離孫子的戰略目標養城都有了數百裏,孫子開始派出了第三支吳軍。
第三支吳軍直撲養城。
養城裏的掩餘和燭庸突然看到從天而降的吳軍,急忙向楚國國君發出求救信。然而,山水迢迢,等到求救信送到楚國國君手中的時候,吳軍已經將養城團團包圍。楚國國君想要增援養城,可是淮河流域的兵力,已經被兩支吳軍牽著鼻子帶走了;想要派出長江流域的兵力,鞭長莫及。
就這樣,養城被孫子輕易攻破了,擒殺了掩餘和燭庸。
《孫子兵法》說:“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就是對這場戰役的解釋。我怎麼打仗,怎麼部署,要讓你看不出來。這就像打架一樣,我怎麼出拳,怎麼踢腿,要讓你看不出來。你看不出來,我就贏了。
這場精彩的戰役,吳王闔閭一直在一旁觀看,他沒有想到孫子贏得如此幹淨漂亮,人人都說楚國強大,原來是頭紙老虎啊。於是,吳王闔閭要讓孫子調動三路軍馬,一鼓作氣,渡過淮河,攻擊楚國都城郢。在吳王闔閭的眼中,吳軍可以戰無不勝,直搗郢都。郢,在今天的湖北江陵縣。
然而,孫子拒絕了。
吳王闔閭很狂熱,但是孫子很冷靜。吳王闔閭被暫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然而孫子卻知道勝利隻是暫時的,所以他頭腦很清晰。擁有六十萬軍隊的楚國是巨人,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即使在戰國末期處於全盛時期的秦國,也不得不以舉國之力來攻打楚國,而擁有三萬軍隊的吳國是一個骨骼還沒有定型的少年,國小人少,兵源不足,又怎麼敢向這樣一個巨人叫陣!
這一仗孫子打勝了,勝在奇謀,勝在調動了楚國淮河流域的軍隊,讓他們疲於奔命,然而,他們即使疲於奔命,他們的有生力量還在,他們緩過氣來後仍然具有極強的戰鬥力。而且,這隻是楚國的邊防軍,楚國實力更為雄厚的長江流域的軍隊還沒有出動,要用三萬吳軍,深入險境,與實力雄厚的楚軍作戰,無異於驅趕牛犢與猛虎決鬥,驅使鸚鵡與老鷹拚殺。
吳王闔閭一再催促孫子出兵攻打楚軍,而孫子卻悄悄命令潛伏在皖南深山中的第一支軍隊,和奔向淮河發源地的第二支軍隊,趕快班師,向吳國境內集結。他對吳王闔閭說:“民勞,未可待也。”意思是說,軍隊跑了這麼遠,已經很疲憊了,不能再打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吳王闔閭把軍隊交給了孫子,孫子說進攻就進攻,孫子說班師就班師,吳王闔閭的意見隻能作為參考,而決定權還在孫子手中,
孫子說軍隊不能再戰,那就不能再戰了。於是,吳軍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