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皇帝熱愛當和尚(1 / 1)

公元526年,南朝的安西將軍元樹出征壽春。壽春,是今天的安徽壽縣,位於長江以北。當年的南北朝,是以長江為分界線,長江以南屬於南朝,長江以北屬於北魏。

南北朝時期有一首流傳後世的詩歌《采蓮曲》: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江南女子愛慕江北男子,然而因為長江軍事分界線,不能來往,隻能在夢中與情郎相會。清代文史學家趙翼《廿二史劄記》中有記載:“是時梁之境,自巴陵至建康,惟以長江為限……”史書中,把這種軍事對峙叫做“劃江而治”。

梁武帝任命陳慶之為假節,總知軍事。假節,就是擁有獨立出征,斬殺中下級軍官的權力。當年魏國的曹仁、蜀國的張飛才是假節,曹仁是曹操的本家兄弟,張飛是劉備的義弟,而陳慶之是梁武帝的棋童,現在居然和當年的曹仁、張飛一樣,都是假節,可見,隻打過一仗的陳慶之,在梁武帝的心中,地位有多重。

陳慶之不但是假節,而且是最高軍事統帥,江南半壁天下,所有兵馬都聽從他的調遣指揮。

梁武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皇帝,大兵壓境,大戰將至,而他把軍事交給陳慶之後,自己就去當了和尚。史書記載:“南梁武帝蕭衍首次舍身同泰寺。”

南北朝的時代很奇怪,奇怪在方方麵麵,而大興寺廟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麵。南北朝時代的寺廟到底有多少,現在已不可靠。唐詩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其實,當年南朝的寺廟遠遠超過四百八十座。有山必有寺廟,有村必有寺廟。寺廟成為了當時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時,當和尚當尼姑成為時尚,這種時尚的生活讓人們趨之如騖,連皇上也在跟風。梁武帝蕭衍當過和尚,隋文帝楊堅當過和尚,皇後也當過尼姑。

同泰寺是在梁武帝蕭衍稱帝後修建的,在當時的南京城外,金碧輝煌,香火興隆,和尚們每天念念經,修修禪,就優哉遊哉地過完了一天。這種幸福生活讓梁武帝向往已久,所以,他把軍事大權交給陳慶之後,就急急忙忙去寺廟做了和尚。別人是不愛江山愛美人,梁武帝是不愛江山愛和尚。同泰寺,有人認為是現在南京城內的雞鳴寺。

他相信小書童陳慶之能夠替他保衛江山,他樂得遊手好閑,當甩手掌櫃。

梁武帝去當和尚,陳慶之替他抵擋賊寇。陳慶之率軍渡過長江,進入北魏屬地的安徽境內。北魏豫州刺史李憲派遣他的兒子李長鈞在壽春城外另外構築了兩座城池,與主城成掎角之勢,阻擋陳慶之攻伐壽春。

從南京到壽春,路途艱險,不但有琅琊山陡峭難行,而且有瓦埠湖難以穿越。所以,陳慶之這一路上根本無法攜帶投石機、攻城錘之類的攻城重器,而壽春又是一座有著上千裏曆史的極為巍峨高峻的古城。壽春,曾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

陳慶之不會強攻,強攻是庸將才會幹的事情。孫子說:“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強攻隻會給士卒帶來巨大的災難。不愛士兵的將軍,不是好將軍。

圍棋術語中有騰挪戰術,就是另外開辟戰場。二戰時期艾森豪威爾的諾曼底登陸,就是采取圍棋中的騰挪戰術。去年,陳慶之想把這個戰術用在元延明和丘大千身上,可是頂頭上司蕭綜投降了,讓陳慶之的騰挪戰術沒有來得及使用。騰挪戰術在陳慶之心中都放置一年了,讓他技癢難耐,現在,陳慶之準備用在李憲父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