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
其次有所謂“巧”字,是研究藝術者之大敵。因吾人研究之目標,要求真理,唯誠篤,可以下切實功夫,研究至絕對精確之地步,方能獲偉大之成功。
研究藝術,務須誠篤。吾輩之習繪畫,即研究如何表現種種之物象。表現之工具,為形象與顏色。形象與顏色即為吾輩之語言,非將此二物之表現,做到功夫美滿時,吾輩即失卻語言作用似矣。故欲使吾輩善於語言,須於宇宙萬象,有非常精確之研究,與明晰之觀察,則“誠篤”尚矣。其次學問上有所謂力量者,即吾輩研究甚精確時之確切不移之焦點也。如顏色然,同一紅也,其程度總有些微之差異,吾人必須觀察精確,表現其恰當之程度,此即所謂“力量”,力量即是絕對的精確,為吾輩研究繪畫之真精神。試觀西洋各藝術品,如全盛時代之希臘作品,及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提香等諸人之作品,無一不具精確之精神,以成偉大者。至如何涵養此種之力量,全恃吾人之功夫。研究繪畫者之第一步功夫即為素描,素描是吾人基本之學問,亦為繪畫表現唯一之法門。素描拙劣,則於一個物象,不能認識清楚,以言顏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描顏色,縱如何美麗,實是放濫,凡與無顏色等。歐洲繪畫界,自19世紀以來,畫派漸變。其各派在藝術上之價值,並無何優劣之點,此不過因歐洲繪畫之發達,若幹畫家製作之手法稍有出入,詳為分列耳。如馬奈、塞尚、馬蒂斯諸人,各因其表現手法不同,列入各派,猶中國古詩中之瀟灑比李太白、雄厚比杜工部者也。吾輩研究各派,須研究各派功夫之所在(如印象派不專究小輪廊,而重色影與氣韻,其功夫即在色彩上),否則便不能洞見其實際矣。其次有所謂“巧”字,是研究藝術者之大敵。因吾人研究之目標,要求真理,唯誠篤,可以下切實功夫,研究至絕對精確之地步,方能獲偉大之成功。學“巧”便故步自封,不複有為,烏能至絕對精確,於是我人之個性亦不能造就十分強固矣。
二十歲至三十歲,為吾人憑全副精力觀察種種物象之期,三十以後,精力不甚健全,斯時之創作全恃經驗記憶及一時之感覺,故須在三十以前養成一種至熟至精確之力量,而後製作可以自由。法國名畫家莫奈九十歲時之作品,手法一絲不苟,由是可想見其平日素描之根底。故吾人研究繪畫,當在二三十歲時,刻苦用功,分析精密之物象,涵養素描功夫,將來方可成傑作也。
諸位,藝術家之功夫,即在於此。兄弟不信世界上有甚天才,是在吾輩切實研究耳。諸位目今方在二三十歲之際,正當下功夫之時期,還望善自努力也。
作者簡介
徐悲鴻(1895-1953),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曆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係主任、中央大學藝術係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代表作有《愚公移山圖》、《八駿圖》等。
徐悲鴻是我國傑出的畫家,他認為藝術家的功夫在於誠篤,“巧”字是研究藝術者之大敵。研究哪一門學問不是這樣呢?
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非專注無以進入境界,非用功無以登臨學問的高峰。
投機取巧,存僥幸心理,是難以掌握一門學問規律和精髓的。所以,忠誠、篤信,看似是最笨的研究方法,實則是最聰明、最快捷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