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出兵西北(2 / 3)

由此可見,左宗棠此時在漢回矛盾以及\"剿\"\"撫\"問題上有著獨到而深刻看法。

左宗棠部從樊城啟行後,於7月15日翻越函穀,曆經艱辛終於抵達潼關。此時,左宗棠各部每天都有戰事。劉鬆山部正會同蜀軍黃鼎部在蒲城攻擊西撚軍。皖軍郭寶昌部也從洛河趕來會師。聯軍在富平昌寧村重創撚軍。

此戰失利後,撚軍分頭襲擊保安和安塞。甘肅清軍胡世英部駐守延安,無法抵禦撚軍的鋒芒。從慶陽進入陝西東北部的撚軍占據北山董誌原、黃龍山,從洛川進入澄城、韓城、郃陽,遊騎兵抵達朝邑。

左宗棠聞訊,派遣楊和貴、周紹濂、周金品各部渡過渭水,以阻擊試圖進入北山的朝邑回民軍。在他看來,撚軍遠遠要比回民軍強大,用兵的次序,應該是先平定撚軍,再來對付回民軍。對於回民軍,應當利用其內部的矛盾,分別進行攻擊和安撫。於是,他命令山西清軍嚴密扼守黃河東岸,防止西撚軍偷渡;令劉鬆山、郭寶昌部改道,從富平奔赴蒲城,抄到撚軍前方;楊和貴等部從三河口返回,扼守華州;劉端冕部和劉典部從藍田進軍臨潼;劉效忠部轉移到涇水西岸;高連升部從藍田進駐鹹陽南岸。各部都要憑河紮營,以期將撚軍壓迫到涇水與洛河之間,加以殲滅。

8月,劉厚基部進攻安塞的回民軍,在橋扶峪取得大勝,回民軍首領張幅滿溺水身亡,李雄安等三十多人被殺。失利的撚軍趁著清軍各部尚未集結,決定向西攻擊臨潼和三原,悄悄渡河進入鹹陽。

左宗棠聽說撚軍再次渡過涇水,親自率領大軍進駐臨潼,隨後又趕赴涇西,召集各部將領開會,令黃鼎部防守涇河西岸,劉效忠部扼守耀州山口,調劉典、高連升部開往高陵,劉鬆山、郭寶昌部開往富平。此舉旨在縮小包圍圈,就地消滅西撚軍。

撚軍見清軍大舉進逼,知道很難渡河南下,於是趁著狂風暴雨奔赴白水進山,與占據著整個北山的回民軍會師,劉鬆山請高連升和劉典兩部在山外紮營,自己率部西進同官和耀州,企圖逼迫起義軍出山,與山外部隊夾擊。

左宗棠認為,撚軍主力已向東南奔赴宜川,如果劉鬆山部西進,那麼韓城和澄城兵力空虛,撚軍必然南下,抄襲湘軍後背。左宗棠特別擔心的是,宜川瀕臨黃河西岸,如果冬天冰橋形成,撚軍便會趁機進軍山西。於是,他令總兵李南華率部扼守韓城神道嶺,令劉鬆山和郭寶昌各部沿黃河從北麵攔截撚軍,令高連升、劉端冕部與劉鬆山等部合力攻擊。

不料,同官回民軍突然掩殺回來,在大賢村斬殺壽春鎮總兵李祥和。宜川的撚軍主力部隊順勢長驅北上,襲擊延長。

到11月中旬,撚軍攻占延川,北奔葭州。慶陽的回民軍則從延安出兵,攻占綏德。於是撚軍又回師綏德,與回民軍會合。這時,撚軍從南向北縱擊一千多裏,回民軍從西向東,橫掃一千多裏,陝西清軍和外省援陝清軍,具有作戰能力的不到五萬人。

左宗棠見鳳翔告急,又分出渭河防禦兵力西進,扼守鳳翔。黃鼎部繞過靈台,前往鳳翔,聽說河、狄回民軍正在攻打汧陽,急忙率部進戰,參將徐占彪部陷入回民軍陣內,被回民軍重創,折損三千人,敗退扶風。

回民軍攻打岐山,未能攻下,於是全軍奔襲鳳翔。楊和貴部正在城東阻擊,大批回民軍從扶風與岐山殺來,抄襲楊和貴部後背。楊和貴下令炮車結為圓陣,四麵抵抗,他自己率領精騎衝突回民軍的中堅。大戰一天,斬殺回民軍兩千多人。戰到黃昏,黃鼎部趕到,兩下夾擊,再次將回民軍挫敗。回民軍從東北川口撤進山內。

與此同時,楚軍譚玉龍部在邠州與三水接連擊敗回民軍,邠州和鳳翔稍稍平靜。劉典與高連升部也屢次戰勝北山的回民軍。但回民軍剛剛撤走,又回頭殺來,未有了局。不久,回民軍派出一萬人乘虛向耀州推進,劉端冕率部馳達楊家店,大破回民軍,窮追三天,斬殺了兩千多人。

就在湘軍與回民軍大戰之時,西撚軍已經抄小路南下,抵達黃河岸邊準備渡河。山西駐防的清軍由於黃河尚未結冰,已經將河防各部向北轉移,而左宗棠先前請求增募的部隊也沒有到位。不曾料想,大風驟起,氣溫驟降,一晚上冰橋就已經形成。等到劉鬆山與郭寶昌率部趕到河邊時,才發現西撚軍已在前一天從宜川龍王辿踏冰東過黃河,抵達山西的吉州與鄉寧。

得此消息,山西大震,巡撫趙長齡和按察使陳湜都被清廷治罪。左宗棠急調喜昌率騎兵取道孟津渡東奔澤潞,令河南清軍馬德昭部從潼關防禦解州和運城,保護鹽庫,自己向清廷請求進入山西指揮軍事。

此時東撚軍的勢力已經衰微,清廷根據形勢令宋慶、程文炳、張曜各部分道赴援山西河北,同時令左宗棠兼管這些部隊。而此時甘肅東部的回民軍都在涇州集結,企圖再次攻入陝西境內。左宗棠令譚玉龍和黃鼎兩部分道出兵長武,阻擊涇州的回民軍;令楊和貴部防守渭河以北;令周紹濂、劉端冕、周金品各部從郃陽與澄城取道河濱,趕赴宜川以西,阻遏回民軍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