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平定陝西(2 / 3)

1869年1月中旬,董誌原的回民軍聽說左宗棠將清軍兵分多路向西各自推進,彼此相距遙遠,便決定先發製人,將其各個擊破。回民軍分兵攻打鄜州、洛川等地,主力則全力西攻隴州。同時,董福祥部也聯合甘肅的回民軍攻打綏德,李雙良等部則襲擊清澗與延安。

劉鬆山全軍從永寧渡過黃河,抵達綏德。他派遣易德麟、章合才與成定康部先繞向西邊,攻打大理川,吸引敵軍注意力,他自己率領主力在綏德、清澗等地迎戰綠林軍。劉鬆山率軍一天內攻破一百多座壁壘,斬殺六千多人,俘虜三千多人,解散民眾二萬人。劉鬆山令成定康所部回師防守綏德,分兵兩路追殺,從懷遠折向南麵,抵達安定。然後,又繞到西邊,抵達靖邊。董祥福的軍隊望風挫敗,一萬多人戰死,餘部全部奔向靖邊的鎮靖堡。劉鬆山部沿途釋放幾萬難民,俘虜五千多人。

左宗棠得知捷報後,寫信給劉鬆山,向他表示祝賀:

雄師所指,如勁風埽籜,擒斬解散,各以數萬計,不但榆邊內外,即可肅清,而官軍易客為主,全股可期殄滅。貴軍門威略高遠,機神敏速,雖王壯武當年,何以過之!

劉鬆山率部緊追不舍,乘勝一路追至鎮靖堡。劉鬆山的大軍兵臨城下時,董福祥之父惶恐不已,決定率部投降。劉鬆山赦免了所有的降軍。董福祥和李雙良等人聽說後,也對劉鬆山心悅誠服,相互勸告,率十多萬人投降。劉鬆山選拔其中的精銳千餘人改編為董字三營跟隨征戰,並對鎮靖堡一帶無家可歸,被迫成為\"土匪\"者加以招撫,於是榆林和綏德全部平定。

新年過後,郭寶昌、劉端冕與魏光燾等部接連出擊,幾次大敗回民軍。至此,陝西東北部的戰事大致平息。

回民軍因屢戰屢敗,於是決定集中力量,對清軍來一次反攻。他們集結三四萬部隊,占據正寧的南原和北原,企圖先進攻邠州和三水,然後再合力打下秦州。

黃鼎偵知消息後,一方麵派總兵徐占彪率領二千人扼守牛家堡,另一方麵自己則率領大軍一路跟蹤回民軍。不料就在黃鼎率隊跟蹤回民軍的途中,幾千名回民軍的騎兵驟然殺到,黃鼎鎮定自若,他稍稍整理隊形,然後下令拔隊迎擊。

回民軍見狀反身而走。黃鼎率部一直追到白吉原,回民軍首領餘彥祿、馬正和等人率主力分十路迎擊,黃鼎令部隊分頭接戰。不久,追擊部隊從四麵彙合,結為方陣,向前推進,槍炮齊發。回民軍遭到重創,漸漸撤退。副將馳入回民軍陣內,斬殺將領,回民軍失勢潰逃。雷正綰和張嶽齡分路攔截,回民軍餘部撤向宮河。

在此期間,老湘營有四營發生兵變。

當初劉鬆山從永寧率部渡河時,在永寧軍用渡口開設糧局,後來從綏德前進,又分兵留守綏德,逐次遞運,直達靖邊。軍士們輪流往返,散布在幾百裏之間,哥老會會黨趁機進入軍營,煽動軍心誘發嘩變。

3月25日,老湘營中的哥老會會黨煽動官兵,並劫持四營襲入綏德州城。此時劉鬆山駐紮在靖邊,安撫投降的回民,聽說部隊嘩變,火速從瓦窯堡折向南邊,抵達清澗,派部將曹義勝先進綏德城。中軍聽說統兵大將將到清澗,心中大喜,乘夜殺死一百多名會黨,被脅迫的軍士群起綁縛叛卒,將他們馳送清澗。由於劉鬆山采取了斷然措施,再加上一部分官兵的自覺抵製,這件事便暫時告平息。

然而,不久之後,兵變又再次發生。哥老會成員丁玉龍糾合營勇突入清軍楊店軍營,殺死將領高連升,脅迫各營全部嘩變。第二天,桂錫楨率部會合周紹濂部迎戰叛軍,殺死幾百人,叛軍先後有兩千多人投降。當晚,回民軍也殺到山河鎮,劉倬雲令軍士假裝叛卒,將回民軍招來,予以重創。不久,各部都將反叛者捕到。左宗棠下令將帶頭反叛者77人處以磔刑,並作《祭高勇烈公文》,以祭奠高連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