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兵肅清隴東(2 / 3)

劉鬆山日夜指揮部隊進攻,回民軍的幾次出兵反擊,都被楚軍擊敗。就這樣僵持到了1870年1月,陝西回民軍無力堅守各寨,馬化龍令他們撤到金積堡的長濠旁,支帳篷居住,而將甘肅回民軍遷入各寨據守。他多次出兵東南方,從護家堡取糧。

劉鬆山偵知,在夜裏派出幾路兵馬攔截,拔除趙家寨和馬家寨兩座附堡。回民軍從韋州堡運糧回來,也被雷正綰和周蘭亭各部截奪。西寧的回民軍戰敗撤回之後,不再趕來救援。河州的馬占鼇剛到寧夏時,揚言要派兵增援金積堡,但懾於楚軍聲威,馬化龍多次催他發兵,卻沒有得到響應。

馬化龍無奈之下隻得再次向崔偉、白彥虎等部求援。這些回民軍的援軍從狄道大舉東征,抵達固原半角城時,已經接受清廷招撫的各回民堡寨紛紛響應。馬化龍又派陝西回民軍馬正剛、海萬新部,以及甘肅回民軍馬升明等部,先後從東南方翻山奔赴環縣與慶陽,襲擾清軍後路。

魏光燾和劉端冕兩部分路攔截,擊敗海萬新等部。馬正剛部乘虛急襲寧川和正寧,奔赴陝西三水。這時,由於劉鬆山部逼近金積堡紮營,派重兵扼守永寧洞口,因此,馬化龍的計劃沒有實現。

左宗棠在仔細考察地形之後,認為金積堡牆壁堅實,溝壕深險,隻有開決渠水灌入堡內,才能攻破。而渠首的要地在龍王廟峽口。於是,他密令劉鬆山派雷正綰所部據守險要。馬化龍大為恐慌,召喚米拉溝的回民軍繞道赴援。此時,臨洮回民軍騎兵趕到,馬化龍又令其從秦渠以南的石家莊入駐馬五寨、馬八條寨和馬七寨,企圖向吳忠堡壘推進。

劉鬆山帶領大軍進攻石家莊時,回民軍已在寨旁修築三座堅固的壁壘。劉鬆山分兵三路,各攻一壘,一鼓作氣,便已攻下。回民軍餘部投向馬五寨。劉鬆山正在謀劃逼近寨堡東南修築壁壘時,回民軍的幾千名騎兵突然殺到。劉鬆山出兵先攻回民軍援兵,回民軍敗退胡家堡。

劉鬆山分派易致中、朱德開和趙彩明三部攻取馬八條寨和馬七寨。由於馬五寨堅固龐大,劉鬆山親自督率譚拔萃、周明勝、李占椿等部攻擊,激戰一個多時辰,攻破馬五寨外卡。

劉鬆山策馬到寨前加緊督戰,忽然從寨中飛來一炮,擊中劉鬆山左胸。譚拔萃等人奔來探視,劉鬆山大吼:\"我受國恩未報,即死,毋遽歸我屍,當為厲鬼殺賊!\"各位將領憤怒不已,手執火彈,冒著炮石搭梯登牆,攻破馬五寨,俘虜寨主馬五。當天,劉鬆山傷重去世。左宗棠接到噩耗,大為悲慟,感歎痛失股肱之人。

與此同時,為了爭奪峽口,修築壁壘的雷正綰部,遭到回民軍援兵襲擊,傷亡幾百人。馬化龍聽說劉鬆山已死,峽口清軍又已落敗,便派馬正和、馬萬春所率領陝西和甘肅的回民軍各部包圍預望城,又令各部加緊攻擊吳忠堡壘,以奪取永寧洞的水口和寧夏。

同時,馬化龍還號召通昌堡、通貴堡等堡寨的回民起事,而河州、狄道、米拉溝的回民軍也相繼增援來到。這時,馬正剛所部已從三水襲擊渭水以北,向東挺進蒲、富、同、朝;北路的回民軍挺進定邊;馬朝元部從金積堡出兵寧條梁,抵達鄜州與甘泉,影響及於韓城與合陽。一時之間,整個戰局大變,戰場形勢對回民軍大為有利。

劉鬆山的意外身亡以及前線戰場形勢的突變,讓左宗棠經受著嚴峻的考驗。他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派劉端冕和李輝武部分道進援陝西,同時讓年僅二十六歲的劉鬆山之侄劉錦棠接統老湘營,以提督黃萬友為副手。

左宗棠之所以委劉錦棠以重任,主要是因為劉錦棠曾隨劉鬆山征戰數載,作戰經驗相當豐富,而且老湘營隻服從湖南將領的指揮。後來的事實證明,劉錦棠比他已經很出色的叔叔更勝一籌。

這支剛剛遭受挫折的部隊,軍心不穩,有些將領自恃資格老、戰功多,對劉錦棠這個年輕人頗有點不以為然。劉錦棠則對他們謙謙有禮,十分尊重,而老資格的黃萬友則鐵麵無私,對這些人嚴申軍紀,一點不講情麵。

兩位新上任的將領配合十分默契,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於是,\"上下輯睦,軍聲大振\",很快就度過了劉鬆山陣亡以後的不穩定時期,金積堡前線戰事,節節勝利。

就在此時,又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3月2日,與左宗棠\"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數十年的夫人周詒端病死於長沙家中。周詒端與左宗棠堪稱是寒素夫妻,知己紅顏。

周詒端乃深明大義之人,早在左宗棠還是一介寒士之時,周詒端就並不因自己出身富家千金而感到嫁給左宗棠辱沒了身份,也決不拿世俗富貴利祿的話來在左宗棠耳旁嘮叨。在左宗棠失意時,她總是寫些\"書生報國心常在,未應漁樵了此生\"的詩句來安慰和鼓勵左宗棠。而在左宗棠掛印封侯仕途顯達以後,也不因自己成了一品夫人而處處張揚,更不會拿家庭瑣屑來麻煩丈夫。

雖然秉性剛直,為人豪爽,但左宗棠終究還是一個性情中人。當妻子病逝的消息傳來時,他悲痛不已,於是在軍中為妻子撰寫《亡妻周夫人墓誌銘》以訴說衷腸。

當馬化龍聽說馬正和陣亡的消息後,異常震驚。他派遣數萬大軍東進全力攻打吳忠堡壘,決心要為馬正和複仇雪恨。兩軍激戰一天,各有損失。劉錦棠根據諜報,於二鼓時分出其不意與黃萬友率部沿河東進,逼近回民軍營壘,而後發起猛攻,殺死大批回民軍,還攻破了兩座營壘。此役過後,湘軍軍勢重新振作。

等到4月,南路清軍集結完畢。趁著星夜,吳士邁部從汧陽出擊,大破回民軍,將之截斷為兩部。禹得彥部東奔岐山,崔偉部掉頭從隴州西撤。吳士邁部追擊禹得彥部,在羅局鎮大獲全勝。禹得彥率部越過渭南,挺進蒲城和白水。左宗棠派張福齊部進入陝西增援,從高陵追擊。

禹得彥部回師甘肅寧州,奔赴固原。徐占彪、蘇如鬆兩部聯合作戰,大破這支回民軍。禹得彥率幾百人西撤。崔偉部從隴州抵達秦安,不敢與南路清軍交手,直奔向莊浪和隆德,又被楊世俊部擊敗,被迫撤回河州與狄道。

馬化龍決定重修長濠,將馬連渠水引入湖內,以阻止湘軍進攻。從4月14日到4月23日十天之間,劉錦堂指揮湘軍晝夜抄襲,終於將長濠破毀。渠水決口後,四處橫溢,平地成為汪洋,湘軍並力疏浚水流,忽然西北風大作,渠水猛漲,波浪洶湧,衝擊蔡家橋壘的長堤。湘軍各營排打木樁,裝填土袋,抵禦洪水。兩天後風停,渠水也漸漸落入黃河。

馬化龍不甘失敗又生一計,他派老弱回民到湘軍軍營求見,請求到板橋、琴橋和吳忠的各座廢堡耕作。中路回民軍首領王洪也請求修築秦渠,灌溉田地,企圖奪取永寧洞的水口。

劉錦棠知道這是對方用計,但表麵上仍予以批準,而暗中在永寧洞和下橋埋下三重伏兵。王洪等人果然聯合胡家堡的回民軍到來,湘軍伏兵突起,擒獲王洪,將他斬殺,乘勝攻下馬八條寨和馬七寨。

這時,胡家堡到海子墩、洋麻湖和大沙井的新麥將要成熟。劉錦棠和金運昌指揮部隊分路收割新麥。回民軍出兵爭搶,湘軍乘機攻破海子墩和杜家寨。僅餘一個王紅連寨,因規模最大,尚未攻克。

劉錦棠和金運昌部決定聯手向王紅連寨發起攻擊。大軍首先攻下寨外的禮拜寺,然後在上麵支架火炮,分兵攻擊寨堡西北麵。寨內發炮反擊,炮石如雨點般落下。譚拔萃率領一批壯士,豎起三座梯子,攀爬而上,前仆後繼。軍功張俊肉搏先登,後繼者湧入,攻破該寨,斬殺王紅連和一千多名回民。劉錦棠和金運昌部也傷亡幾百人。

左宗棠令雷正綰和黃鼎再次整理部隊,向北攻取峽口。兩部從固原進兵,以馬家河灣為要隘,韋州堡為間道。其間已經被安撫的回民首領,暗中接受馬化龍的封號。

左宗棠一方麵將馬家河灣的回民馬忠海召到平涼議事,同時又派馮桂增率一千五百人火速出擊,包圍五座堡寨,將圖謀造反的回民軍全部捕殺,並繳獲回民軍搶奪的清軍軍裝和旗幟,搜到與馬化龍相通的造反書信,然後斬殺了馬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