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72年至1875年先後分四批選送了120名幼童赴美留學,這是近代中國派遣的第一批海外留學生。後來他們大都回到國內,成為第一批熱愛祖國的海外赤子。在這些幼童之中,有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礦冶工程師吳仰曾、民國政府第一任國務總理、複旦大學創辦人唐紹儀、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
近代史上,有一群著名的庚款留美學生。是清政府第二次有計劃、大規模的向外派遣留學生。始於1908年,當時美國政府退還部分中國的“庚子賠款”,清政府以此作為派送留學生之資。同時美國政府決定用這筆錢幫助中國辦學,不久創辦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堂。自1909年起,每年有近100名留學生赴美。
第一次招考是1909年8月舉行的,630人應考,錄取了47人。1910年8月舉行第二次招考,400多人應考,最後錄取70人。這第二批庚款留美學生中,除了考了第55名的胡適,同榜中還有後來的語言學家趙元任、氣象學家竺可楨等。
後來掀起了進一步留學熱,留學的人更多了,他們所持有的報效國家、立誌回國的誌向,為人稱道,被人們讚為“海外赤子”!
東道主得名的由來:
鄭國老臣燭之武妙計智退秦國軍隊
公元前806年,也就是周宣王二十二年,周宣王姬靜把自己的異母兄弟姬友分封到都城鎬京附近的鹹林,即今陝西省華縣西北一帶,國號為鄭,姬友便是曆史上的鄭桓公,這也是最早的鄭國。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鄭桓公是他的親叔叔,被封為司徒,掌管全國土地和戶籍。由於周幽王施暴政,桓公三十三年(公元前774),為了保全家族,在太史伯的建議下,鄭桓公將鄭國的財產、宗族、百姓等遷移到東虢國和鄶國之間(今河南嵩山以東),這是鄭國曆史上有名的大遷移,並定國都新鄭。
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九月十三日,晉國和秦國聯軍包圍了鄭國國都。鄭文公在走投無路之下,向燭之武請教解圍之法。老臣燭之武決定親自前往。當夜,乘著天黑用繩子把他從城頭上吊下去,私下會見秦穆公。
晉國和秦國是五霸中的兩個大國,他們之間雖結“秦晉之好”(指晉獻公於公元前654年將其女兒伯姬嫁給了秦穆公),卻也明爭暗鬥。燭之武就巧妙地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對秦穆公說:“秦晉聯軍要是一起攻打鄭國,鄭國是不會保存的。但鄭國滅亡了,對秦國並無一點好處。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鄭國之間隔著晉國,你要越過晉國才能控製鄭國,這恐怕是難以做到的吧?所以得到好處的還是晉國。晉國的實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國的實力相應地削弱一分啊!”秦穆公覺得燭之武說得有理。燭之武又進一步說:“要是鄭國保存下來了,以後作為你們東方道路的主人。當你們的使者來往經過鄭國時,鄭國一定提供方便,同時做好各種安排,對你們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秦穆公被說服了,於是與鄭國簽訂了和約。後來晉文公勢單力孤,隻好退兵。因鄭國在秦國的東方,所以鄭國對秦國自稱“東道主”。(見《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東道主原意即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其後李白以詩意化解使“東道主”一詞廣為流傳,多為社交和文學作品中引用,其在《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曰:“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鬆。”到今天東道主皆泛指宴客或接待的主人。《紅樓夢》第三七回有“我雖不能做詩,這些詩人竟不厭俗,容我做個東道主人。”到現在,體育競賽中也常見東道主一詞,指某項賽事的主辦國家、主辦城市或主辦單位等。例如2010年世界杯足球賽的舉辦國家是南非,所以南非就被稱作2010年世界杯足球賽的東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