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記憶研究專家哈利·洛雷因有很高超的記憶本領。有一次他拿一副撲克牌讓朋友洗過後攤在他的麵前。洛雷因看了30秒鍾就讓朋友把牌順序攏起,讓朋友任意說出某一張牌,他馬上可以說出這張牌的位置。後來朋友改變了方式問:“第43張牌是什麼?”他馬上答道:“是方塊9。”翻開一看,果然也是對的。洛雷因怎麼有這樣高超的記憶力呢?因為他采取的是連鎖記憶法。
連鎖記憶法是指在記憶大量的材料時,可以人為地把這些材料通過某種聯係聯結起來,從而達到提高記憶效果的目的。有人叫它串聯法,它也是奇異聯想法的一種。連鎖記憶法實際上像一條記憶鏈鎖,一環扣著一環,能把要記憶的許多互不關聯的事物串在一起,相互鉤著,因此,隻要記著一件事,就能把一連串的事都鉤出來了。例如,我們要記住A、B、C、D、E幾件事,首先在A與B間進行聯想,然後在B與C間進行聯想,依此類推。這種聯想隻要按方法練幾次,就能記住。需要時,隻要回想起A,就會想到B、C……,所有串聯的事都記憶起來。
連鎖記憶法適用於記較多的相互間沒有明顯聯係的東西。要記多少件事物,隻要在這些事物間依次作形象聯想就行了。例如日常重要訊息、鐵路沿線的城市(地理)、中國宋代皇帝年號(曆史)、急救的標準程序(工作流程)、演講內容的次序等等,連鎖法會提供很大的幫助。
連鎖記憶四原則
連鎖記憶法有四大基本原則,隻要遵循連鎖法的這四個基本的操作規則,就能達到快速記憶的境界:
①一定要用具體的圖案,才可以做圖像的連接;
②當我們做連接的時候,兩個圖像一定要有接觸;
③聯想一定是兩兩相連;
④兩兩連接要用到同一個圖像。
例如要有次序記住杯子、筆、耳朵、鑰匙、窗戶等六項物品,當然可以用我們擅長的背誦方式記住。但因為各個資料各自獨立、互為關聯,不但不容易建立順序,而且如果忘了其中一兩項也沒有清楚的線索可以回想,這也是背誦法的缺點之一。
現用連鎖記憶法,先要將需要記憶的文字轉化成具體的圖像(規則一);
可以想像藍色杯子(加進顏色加強印象)裏放著紅色的筆(規則二:兩個圖像一定要有接觸);
然後從筆聯想到耳朵(規則三:聯想一定是兩兩相連),想到筆插在耳朵裏麵,然後從耳朵聯想到鑰匙,想到鑰匙掛在耳朵上好像耳環,再從鑰匙聯想到窗戶,想到鑰匙戳破窗戶的玻璃,所以鑰匙插在破玻璃上。
剛才第四個規則說的是要用同一個圖像,利用機會向各位解釋清楚,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創造出一支筆插在某個人的耳朵裏,下一個圖像就是鑰匙很像耳環掛在同一個耳朵上。不能第一個想到筆插在人的耳朵裏,然後下一個就想到鑰匙掛在大象的耳朵上,記住不能這樣做,圖像要保持一致性,不要變來變去。
連鎖記憶最後還有一個極為一個重要的條件,比方一個鎖鏈,你可以抓著鎖鏈頭順勢一甩,可以從另一頭倒著用力抽,也可以同時抓住兩頭然後用力拉一拉,鎖鏈的每個圖像的扣環應該都扣得很緊才對。也就說當一些資料從上麵聯想到下麵的時候,需要加強第一個跟最後一個視覺或其他感官的感覺,因為必須有好的聯想來確保中間的東西全部不會忘記。
這四個原則在現實的記憶中可以根據你自己的需求適當變換,還是那句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連鎖記憶用於生活、工作中
經過連鎖記憶法的轉換,利用創造圖像的能力,具體想像物體產生出連接的功能,就能像鎖鏈一樣環環相連,做到一字不漏、順序不斷、數量無限的聯想功能。例如,要記“書——衣服——冬瓜——牙刷——肥皂”,就作如下聯想:“把書打開,裏麵夾有衣服;衣服穿在冬瓜身上;破開冬瓜,裏麵是一把牙刷;牙刷的柄不是塑料,而是肥皂做的。”這串新奇形象聯想在腦中重現時,有如連環畫,一幅幅畫麵接連不斷,把我們所記的詞一個個帶了出來。又如,要記“紅花——白馬——啤酒——點心——書報——褲子——鞋——汽車——牛”9個互不關聯的事物,就可作如下聯想:“一個青年身上戴著大紅花,騎著白馬,一邊喝著啤酒,一邊吃著點心;馬背上的兜子裏還有書和報,他穿的是牛仔褲、旅遊鞋……看到一些汽車拉著牛過去……”這樣想過幾遍之後很快就可以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