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陽平關修築寶成鐵路中發現的“朔寧王太後”金印》,楊肅穀等,《文物參考資料》1955年3期。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發掘簡報》,湖南省博物館等,《文物》1974年7期。

《西甌族源初探》,梁釗韜,載《學術研究》1978年1期。

《我國東南古代越族的來源和遷移》,陳國強,載《民族研究》1980年6期。

《略論漢初“南越國”》,張榮芳,載《秦漢史論叢》第1輯,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

《試論南越王國》,周宗賢,載《貴州民族研究》1981年1期。

《試論兩漢的玉衣》,盧兆蔭,載《考古》1981年1期。

《試論秦甌戰爭》,周宗賢,載《學術論壇》1982年4期。

《秦漢通南越要道考略》,呂名中,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3年2期。

《南越國興亡》,路丹,載《廣東文博》1984年1期。

《論秦漢時期嶺南越族與漢族的關係》,周宗賢,載《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4年2期。

《試論秦漢之際嶺南經濟文化與中原的關係》,梁肇池,載《桂林師專學報》1984年3期。

《從南越王墓看南越王國》,黃展嶽,載《文史知識》1984年4期。

《漢族南遷與嶺南百越地區的早期開發》,呂名中,載《中國史研究》1984年4期。

《關於楚滅越的年代》,李學勤,載《江漢論壇》1985年7期。

《關於南越國的幾個問題》,韋東超,載《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1期。

《古代東南越地水陸交通的開拓》,林蔚文,載《廣西民族研究》1988年1期。

《陳涉戍邊是走向南越——兼說陳涉的籍貫》,路百占,載《許昌師專學報》1988年2期。

《西甌駱越關係考略》,梁庭望,載《廣西民族研究》1989年4期。

《試論南越國在嶺南地區早期開發中的貢獻》,吳國富,載《百越民族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

《秦始皇統一嶺南地區的曆史作用》,梁國光、麥英豪,載《考古》1975年4期。

《秦始皇統一嶺南的進步作用》,顧維金,載《中山大學學報》1975年5期。

《試論秦始皇平嶺南開靈渠的功過》,徐碩如,載《學術論壇》1978年1期。

《秦統一南越戰爭始年諸說考訂》,餘天熾,載《百越民族史論叢》第2輯,1982年。

《秦統一嶺南投放了多少兵力?》,何維鼎,載《華南師範學院學報》1982年1期。

《試論秦對嶺南的統一與開發》,何清穀,載《人文雜誌》1986年1期。

《南越王墓發掘的主要收獲——根據資料試論墓主是誰》,高倬雲,香港《華僑日報》1996年3月13日,“學文”副刊。

《關於秦統一嶺南的戰爭問題》,文錫進,載《中山大學學報》1986年2期。

《秦末嶺南地區“和輯百越”政策述論》,王昭武,載《思想戰線》1987年6期。

《關於秦統一嶺南百越的兩個年代》,楊盛讓,載《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2期。

《英雄偉業費疑猜——記靈渠》,林崗,載《思想解放》1980年2期。

《靈渠——古代科學技術的精華》,呂梁,載《廣西日報》1980年2月29日。

《廣西古運河——靈渠》,周紅興、唐承榮、彭源重,載《文物天地》1981年4期。

《靈渠的故事》,嵇文公,載《桂林日報》1981年4月21日。

《興安古運河——靈渠》,木思森,載《曆史知識》1983年1期。

《馬王堆漢墓出土地圖所說明的幾個問題》,譚其驤,載《文物》1975年6期。

《廣州趙佗故城考》,曾一民,載《羊城今古》1991年3期。

《從西漢與南越的關係看曆史上處理民族問題的得失》,羅庶長,載《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4期。

《試論西漢對南越國的政策》,黃慶昌,載《廣州文博通訊》198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