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開了《公共演講技巧》課程,有70多位MBA選了課。其實我的課也就4個半天,一共12個課時。我第一節課問同學們,大家對於在這麼短時間學好演講有沒有信心?回答“有”的人並不多,我以學車一月的周期問大家上車的時間,也就是大約20次,每次半小時,總共是10小時,那樣你就學會了駕駛。而且大家看師傅開車不?不開,對,關鍵是你自己要練。按照這個原理,大家來學習我的演講技巧課——不需要教材,不需要講義,不需要看書,基本不需要書麵考試。
第一次課前要求大家自己去練演講,按照你過去的習慣,練到若幹遍後錄一個3分鍾的錄像,帶來課堂。課堂上我選擇了12名同學的錄像讓大家觀看,讓大家評論與提意見,然後我做點評與總結,就能發現大家存在的6~7個共同的問題:沒有手勢;眼光不能平視;語言沒有規律或者平平;語言內容沒有終點;現場背景與個人演講內容配合之間反差過大;緊張使得語調不自然。在這個基礎上,我現場請出10名同學做現場即興的三分鍾演講,並請大家點評,主題是我隨機命題的,包括了:計劃生育就是好,男的在退化,為最好的朋友征婚,為企業開工致辭,論屌絲等。現場即興演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大家很顯著地在手勢的使用、緊張度的控製、時間分配、短場景演講的風格把握上有很大的欠缺。好的地方在於,我們所有的同學都逐一上來參與了演講。
第二次課是與大家分享演講的七個技巧,每個技巧均要求現場有3~4名同學在聽完我的基本介紹後進行演示,這七個技巧是:①場景選擇(3~5分鍾致辭,15~20分鍾討論性發言,30~40分鍾主題演講,一小時以上專題演講);②與場景匹配的主題結構(3~5分鍾致辭以故事形式進行趣味性與簡明表述,15~20分鍾討論性發言則要求有關鍵觀點最好附3個論據,30~40分鍾主題演講有係統地闡述多使用問題對策型與主張論述型模式展開討論,一小時以上專題演講則要求有係統的頭尾核心展開論述);③素材積累(閱讀、段子、故事、人物警句、生活觀察);④肢體語言,尤其是頭勢、手勢(占整體肢體語言的大約70%,其中表達式手勢占其中70%,另外部分模擬式手勢)、走動、目光(占整體肢體語言的20%)、道具使用;⑤語調與語速管理,尤其是在測試了常規、快一倍、慢一倍、三者組合創造後找到的新語速;⑥PPT的使用規則與方式,尤其彌補緊張、記憶力不夠等不足時候的價值;⑦形象與演講風格,包括在著裝、身體正直性、偏差動作糾正等方麵的要求。
第二次課後將同學們分成幾組,要求各組同學在課後堅持小組練習5~6次,個人在化妝間練習至少5~6次,然後選擇自己最佳的狀態錄下3分鍾新的演講視頻,並與第一次視頻編輯在一起,作為第三次課上的對比分析內容,找到存在的主要問題。第四次課作為考試課,要求全體選課同學每人選擇在3分鍾即興演講與一個正式的PPT主題演講間做一選擇,並在課堂上現場給分,作為最終考試分。全體同學的作業分占課程分的60%,最終考試分占40%,認真參與實踐行動的同學,確保在最後都會獲得更好的演講技巧並通過考試。
大家覺得這樣的課怎麼樣呢?很多同學很喜歡。同樣的課也將在清華與其他合作大學開設。我也借由此課,告訴同學們,我們是可以學習職業技能課的,也許你就因為很會演講而獲得不錯的工作。我們的大學不是不能提供職業技能課,提供了職業技能課並不是貶損大學的選擇,問題是這樣的課我們的大學應該多選擇一些:談判課、實證研究方法課、溝通課、團隊構建課、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課、業務寫作課、政策辯論課、模型課、營銷創意課、創業設計課等都需要用類似的方法來學習與操練才能取得成效,光講是沒用的。不要說研究型的大學不這麼上課,哈佛、耶魯、NYU、斯坦福等大學的行動與工具課都是這麼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