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容易用錯的詞(6)(2 / 3)

通緝 通輯

辨析:

“通緝”指公安或司法機關通令轄區搜捕在逃的犯人。“緝”指搜查捉拿罪犯;“輯”既指編輯或輯錄,又指整套書籍、資料等按內容或發表先後次序分成的各個部分。顯然,“通緝”中的“緝”不能寫成“輯”。

唾手可得 垂手可得

辨析:

成語“唾手可得”比喻很容易得到或取得成功。“唾手”是向手心吐點唾沫,原是在勞動中的一種下意識的動作,有催動爆發力,以求突擊取得成功之意。

作為成語,把“唾手可得”寫成“垂手可得”,肯定是錯誤的;但作為一個短語,使用“垂手可得”也未嚐不可。“垂手”是手自然下垂,“垂手可得”是不用動手就可以得到,比“唾手可得”更要容易。

W

挖牆腳 挖牆角

辨析:

“挖牆腳”即拆台、搞破壞,使倒台或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牆腳”指牆根,喻指基礎。“牆角”指兩麵牆相接而形成的角,它是一種客觀描述,指牆角本身或附近的地方。“牆角”本身不是錯詞,但在“挖牆腳”中,二者不能互換。

歪門邪道 歪門斜道

辨析:

“邪”的意思是不正當,“歪門邪道”(也說邪門歪道)指壞主意或不正當的途徑。

“斜”指跟平麵或直線既不平行也不垂直,即歪或不正。有人受“歪門邪道”中“歪”字的影響,想當然地把“邪”寫成了“斜”。其實,不論從詞義還是從成語的規範性來說,“歪門邪道”中的“邪”都不應寫作“斜”。

萬籟俱寂 萬蔌俱寂

辨析:

“萬籟俱寂”是說各種聲音都聽不到,形容周圍非常寧靜。“籟”指從孔穴裏發出的聲音,又泛指聲音。“蔌”讀s,多疊用,可用做象聲詞,形容風吹葉子等發出的聲音或眼淚紛紛落下的樣子;還可形容肢體發抖的樣子。在“萬籟俱寂”中,“籟”字不能寫成“蔌”字。

望而卻步望而怯步

辨析:

“望而卻步”指遇到困難或危險就退縮。“卻步”指向後退,不能寫成“怯步”。

威懾 威攝

辨析:

“威懾”是指以壓服人的力量使對方感到恐懼或害怕。“威”指表現出來的能壓服人的力量。“懾”即害怕或使害怕。“攝”指攝影、吸取、保養及代理。

在“威懾”一詞中,“懾”不能寫作“攝”。

唯唯諾諾 唯唯喏喏

辨析:

“唯唯諾諾”形容一味順從,不敢或不願提出不同的意見。“唯唯”指謙卑地應答;“諾諾”本指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在這裏指連聲答應。

“喏”通常用做方言中的歎詞,表示讓人注意自己所指示的事物。

在“唯唯諾諾”一詞中,“諾”不能寫成“喏”。

委曲求全 委屈求全

辨析:

“委曲求全”指勉強遷就,以求保全,現多指為了顧全大局而暫時忍讓。

“委曲”指彎彎曲曲,引申為不直接、不明顯,其本身就有曲意求全的意思。“委屈”指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而心裏難過,“屈”指委屈、冤枉。可見,“委屈”跟“求全”搭配,是不符合成語規範性的要求的。

萎靡不振 萎糜不振

辨析:

“萎靡不振”指精神消沉、不振作。“萎靡”有消沉、頹喪義。“靡”指分散下垂的樣子,有違反義,故偏旁從“非”。“糜”指煮爛的粥,其字從“米”。“萎靡不振”與爛粥無關,不能用“糜”。

文過飾非 聞過飾非

辨析:

“文過飾非”指以種種理由或借口來掩飾自己的缺點、錯誤。這裏的“文”和“飾”都是粉飾或掩飾的意思。

“聞”指聽見或聽到,沒有掩飾的意思,不能替代“文過飾非”中的“文”。

聞名遐邇 聞名遐爾

辨析:

“聞名遐邇”指遠近聞名。“邇”即指近;“爾”為代詞,也可作助詞。將“邇”替換成“爾”,顯然是不正確的。

文身 紋身

辨析:

“文身”指在人體上繪成或刺成帶顏色的花紋或圖形。我國古代就把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文字稱為“文”,其釋義沿用至今,如文眉、文眼線。

“文”與“紋”讀音相同,如果隻聯想到“文身”形成的花紋,就很容易望文生義,把“文身”寫作“紋身”。

無精打采 無精打彩

辨析:

“無精打采”形容提不起精神或情緒低落的樣子。其中,“采”指興致,不能寫成“色彩”的“彩”。

無微不至 無微不致

辨析:

“無微不至”指沒有什麼細微之處考慮不到,形容關懷、照顧得細心、周到。“至”是到的意思,不能寫成“招致”的“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