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容易用錯的詞(7)(2 / 3)

“植”作名詞時指植物,作動詞時除了可表示樹立外,通常指栽種。“種植”即把植物的種子埋在土裏,或把植物的幼苗栽到土裏,待成熟後從中獲得收益,以此形成的產業稱為種植業。

可見,“養殖業”中的“殖”不能寫成“植”。

要挾 要脅

辨析:

“要挾”指利用對方的弱點,強迫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其中的“挾”指挾製,不能寫成“脅迫”的“脅”。

夜幕 夜暮

辨析:

“幕”,本指帳幕、篷帳,又喻指覆蓋、隱秘等義。“暮”,指傍晚或(時間)將盡、晚的意思。

“夜幕”強調的是情狀,比喻在夜間,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樣。“夜”與“暮”不能組合成詞,“夜暮”是錯詞。

一籌莫展 一愁莫展

辨析:

“一籌莫展”指一點辦法也沒有。“籌”指辦法、對策。之所以會有“一愁莫展”,大概是以為人很發愁,愁眉不展。這個理解是錯誤的。“愁”不能代替“籌”。

一鼓作氣 一股作氣

辨析:

“一鼓作氣”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鼓”指擊鼓。意思是說,兩軍對壘,第一次擊鼓時士氣高漲,第二次擊鼓時就有些衰疲,到第三次時士氣就消失了。“一股”是量詞,用於成條的東西。“一股”不能替代“一鼓”,沒有“一股作氣”一詞。

一蹶不振 一厥不振

辨析:

“一蹶不振”指摔了一跤就爬不起來,比喻受到挫折便再也振作不起來。其中的“蹶”指摔倒,比喻失敗或挫折,不能寫成“昏厥”的“厥”。

一哄而散 一轟而散

辨析:

“一哄而散”形容一群人吵吵鬧鬧地一下子走開了。“哄”指吵鬧或開玩笑的意思。“轟”是象聲詞,指雷鳴、爆炸以及機器運轉等發出的聲音。顯然,“轟”不能代替“一哄而散”中的“哄”。

一諾千金 一諾千斤

辨析:

“一諾千金”語出《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指一個人講信用,說話算數。“千金”在這裏強調的是價值,而非重量。因此“千金”不能用“千斤”替代。

一如既往 一如繼往

辨析:

“一如既往”指和過去完全相同。“既往”即以往。“既”指已經、既然。“繼往”一般出現在成語“繼往開來”中,指繼承前人的事業,開辟未來。“繼”是繼續的意思。兩字不能混用。

一炷香 一柱香

辨析:

“炷”有名詞、動詞和量詞三種用法。作名詞時指燈心;作動詞時指點火、燃燒,隻與“燈”或“香”搭配;作量詞時隻用於點著的香。

“柱”隻有名詞用法,指柱子或像柱子的東西,它不能代替“一炷香”中的“炷”字。

倚老賣老 依老賣老

辨析:

“倚”是仗恃或憑借的意思,“倚老賣老”指仗著年紀大,賣弄老資格。

“依”雖然也有倚仗的意思,但由於成語組合的規範性,“倚”不能寫作“依”,也不能寫成“以”。

抑或 亦或

辨析:

“抑或”是個連詞,表示選擇關係,相當於或是、還是、或者,通常用於書麵,口語中較少用。“抑”本身就含或是、還是的意思,“亦”則是也或也是的意思。如果把“抑或”錯誤地理解為“也許”,那麼“抑或”就易被錯寫作“亦或”。

以儆效尤 以警效尤

辨析:

“以儆效尤”指通過對一個壞人或一件壞事的嚴肅處理來警告那些學做壞事的人。

“警”和“儆”讀音相同,但用法、詞義有細微差別:“儆”指使人覺悟不再犯過錯;“警”有敏銳、戒備或使人注意等義項,一般不單獨帶賓語。作為固定詞組,“以儆效尤”不能隨意改動。

以偏概全 以偏蓋全

辨析:

“以偏概全”是指僅憑個別性的前提而得出普遍性的結論。“概”在這裏是概括或歸結的意思,如果錯寫作“蓋”(含遮掩、覆蓋、壓倒、超過等義項),則明顯說不通。

以身作則 以身作責

辨析:

“以身作則”是用自己的行為作他人榜樣的意思。“則”,指規範、榜樣。

曾見有把“以身作則”寫成“以身作責”的,那就把語義弄錯了。

異彩 溢彩

辨析:

“異彩”指奇異的光彩,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現。其中的“異”指奇異、特別,不能寫成“充溢”“溢美”的“溢”。

異議 疑議

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