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講堂
但是,並不是所有向領導表示好感的人都能得到領導的喜歡,相悅作用也有一定的限製。愛聽好話,不大愛聽逆耳之言,是一般人的一大弱點,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上“甜言蜜語”的當。因此,一些有頭腦的人,在別人的友好表示麵前常常要盡可能地進行冷靜分析、揣度。一位哲學家分析道:假如稱頌你的人隻是一個平庸的獻媚者,那麼他對你說的就不過是他常常對任何人說的一番套話。但假如這是一個高超的獻媚者,那麼他必定會使用最好的獻媚術,恭維每個人心中最自鳴得意的事情。如果向他表示好感的人是這樣一個“平庸的獻媚者”,那麼,對方很可能就不會喜歡他;相反,還會對他反感,產生戒備心理,對他避而遠之。因此,就一般心理活動而言,人們並非總是喜歡別人的稱讚的。
首先,人們需要的是恰如其分的稱讚,從中可以了解到哪些是自己應該保持的優點,哪些是自己需要克服的缺點。
其次,人們也並非是受到別人的稱讚越多就必定越喜歡對方。當聽到某人的千篇一律的讚揚話時,盡管知道對方是真誠的,但時間一久,聽得太多,也就不感到榮耀了。而這時,如果經常批評自己的人開始讚揚自己,就會十分重視這種讚揚的價值。心理學家認為,這裏存在著一種“得失效應”。即指人們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顯得不斷增加的人,而不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顯得不斷減少的人。
當領導處境不利,缺乏自信,或不為他人所接納和讚許的情況下,他最需要的是肯定性的評價和支持。這時下屬的恰當的“鼓勵性稱讚”就恰如“雪中送炭”。但是,當一個人在得到眾口交讚的情況下,多一個人的“錦上添花”未必會使他感到喜歡。
春秋時期有一個故事:趙簡子有個臣下叫周舍,他表示“願為愕愕之臣”,每天記下趙簡子的過失。趙簡子發現在眾多隻會奉承拍馬的臣下當中竟有這麼一個與眾不同的“直士”,很感喜愛,以後出入都與他在一塊。後來,周舍死了,趙簡子像喪子那樣悲慟,他還明確地對眾大臣說:“眾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愕愕。”意思是說,“那麼多人的唯唯諾諾,不如周舍這樣的直士因為批評我而讓我驚愕。”由此可見,誠懇的批評常比廉價的讚揚更讓人喜愛,這樣的下屬往往更能讓領導傾心喜歡。
去梯言——
讚美上司舉例:“我覺得能在你手下做事,是最大的光榮。因為你是一位依靠奮鬥取得事業成功的人物。經過你的艱苦奮鬥,才有了今天的大業。你的這種精神令我欽佩,我正是奔著這種精神才前來接受你的挑選的。”
情景故事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應聘者雲集,其中不少高學曆、多證書、有相關經驗的人。經過初試等四輪淘汰後,隻剩下6個應聘者,但公司最終隻選擇一個人作為經理,所以第五輪將由老板親自麵試。
可是當麵試開始時,主考官卻發現考場上多了一個人,出現7個考生。於是就問道:“有不是來參加麵試的人嗎?”這時坐在最後麵的一個男子站起身說:“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麵試。”
人們聽到他這麼講,都笑了,就連站在門口為人們倒水的那個老頭也不禁笑了。主考官也不以為然地問:“你連考試第一關都過不了,又有什麼必要來參加這次麵試呢?”這位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本人即是一大財富。”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都認為這個人不是頭腦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
男子說:“我雖然隻是本科畢業,隻有中級職稱,可是我卻有著10年的工作經驗,曾在12家公司任過職。”這時主考官說:“雖然你的學曆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10年倒是很不錯,不過你卻先後跳槽12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男子說:“先生,我沒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後倒閉了。”在場的人第三次笑了。一個考生說:“你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男子也笑了:“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這些失敗積累成我自己的財富。”
這時站在門口的老頭走上前給主考官倒茶。男子接著說:“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與同事努力挽救它們。雖然不成功,但我知道錯誤與失敗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是其他人所學不到的。很多人隻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男子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深知,成功的經驗大致相似,容易模仿。而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用10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經曆錯誤與失敗,所學的東西更多、更深刻。別人的成功經曆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但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
男子離開座位,作出轉身出門的樣子,又忽然回過頭,說:“這10年經曆的12家公司,培養和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敏銳的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你,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人。”
在場所有人都感到驚愕,目光轉向倒茶的老頭。老頭詫異之際,很快恢複了平靜,隨後笑著對男子說:“你被錄取了.因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一切的?”
問題分析
工作上不少賣力,規章製度沒有違章,和同事們沒有矛盾,卻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和提拔,是讓大多數白領鬱悶的事。究其原因,並不是因為領導沒有看到你的表現,也並非領導“偏心眼”,而是你自己本身的優勢沒有在領導麵前充分得以發揮。也就是說,你不會“包裝”自己。
由於不愛表現自己,使自己的優勢得不到突出的顯示,對自己的缺點也不懂得巧妙地加以掩飾包裝,所以這種人在人才競爭中就會處於劣勢。受不到別人重視的人,身價就不會很高。因此,贏得領導的賞識,就要對自己進行適當的包裝,像推銷產品一樣把自己推銷給你的老板。
社交講堂
年輕人進入工作崗位,不懂得包裝的重要意義,更不會想辦法去包裝自己。不僅缺少包裝自己的思想意識,而且往往由於缺乏技巧而不能發揮包裝自己這種優勢。其實並非不想表現自我,隻是不善於包裝自我,由於方法失當、手段貧乏而致使效果不佳,或得非所願。他們把技巧和方法不是看作一種工具,而是當作一種具有道德屬性的東西加以排斥,這樣就很難把自己的優點最完善地通過包裝凸現出來,很難把自己的成績最得體地呈現出來。更多的情況是,沒有什麼實際效果,甚至還適得其反。
其實,推銷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種,下麵的一個例子是用讚美的方式吸引領導的注意,可以借鑒:
一次,曾國藩用完晚飯後與幾位幕僚閑談,評論當今英雄。他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大才,為我所不及。我可自許者,隻是生平不好諛耳。”一個幕僚說:“各有所長: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說到這裏,他說不下去了。曾國藩又問:“你們以為我怎樣?”眾人皆低頭沉思。忽然走過來一個管抄寫的後生插話道:“曾師是仁德,人不忍欺。”眾人聽了齊拍手。曾國藩十分得意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後生告退而去。曾氏問:“此是何人?”幕僚告訴他:“此人是揚州人。入過學,家貧,辦事還謹慎。”曾國藩聽完後說:“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就派這位後生去揚州任鹽運使。
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性經濟,別人有了需求,就需要有人供給,而要想在諸多供給者中脫穎而出,你就必須要向別人證明你是最好的。傳統社會的供求模式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現代社會則轉而變為“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自我宣傳的意識,缺乏主動出擊的精神,必然會“門庭冷落”。
要推銷自己,就要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最突出的特色去打動人,使自己成為一望便知、眾所矚目的亮點。相應地,就要努力掩蓋和淡化自己的弱點和不足。這就是所謂的“包裝”。包裝並非是造假,也不是不誠實,它是符合人的本性和習慣的一種手段,隻不過它帶有非常明顯的利益動機而已。
商品需要包裝,企業需要包裝,人同樣也需要包裝,因為一個人被別人所接受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個自我推銷的過程。在人際關係中運用包裝手段,可以使你更快地得到別人的注意,也能更好地表現自己的實力,從而會使你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千裏馬,就一定要跑起來,讓別人信服,不要秀於內而拙於外,表現得像匹庸馬、劣馬。隻有在你看起來非常優秀的情況下,你才有機會證明這種優秀,進而別人才接受你的優秀,你才會獲得發展,從而變得更加優秀,更具有競爭力。
去梯言——
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現自己,是贏得領導賞識並取得一席之地的一個重要前提和必備條件。“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已不符合現代社會競爭的潮流了,恰當地表現自己,會為你贏得更多的成功機會。
情景故事
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被一家大企業錄用了,他信心百倍,幹勁十足,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得十分出色。他頭腦靈活,善於思考,經常發現公司裏的一些問題和弊端,於是不斷地向主管反映。然而每次得到的答複就是:“你的意見很好,我會在下次會議上提出來讓大家討論。”
漸漸地,他越來越對公司的製度不滿,對主管的意見也很不服氣,甚至有取而代之的念頭。在一次公司會議上,他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還建議公司實行競爭上崗製度。會場上寂靜無聲,他依然不顧一切地“慷慨陳詞”,而主管早就對他的做法氣得臉色發白。最後,總經理稱讚了他的想法,認為很有新意,但並沒有深入研究的意思。
會議結束後,他不禁為自己的“勇敢表現”而自鳴得意起來。可是,隨後他發現一切都變了。主管對他冷語相向,同事們對他敬而遠之。領導為了照顧多數人的情緒,最終辭退了他。
問題分析
有些人,特別是年輕人,對於一切事情總是喜歡發表主張。一般來說,做人應該有獨立的主張,這說明你善於觀察分析而能有所得,當然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你是不是一定要發表它呢?
年輕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以為領導都是毫無主張的庸才,隻有自己抱有真知灼見,於是在一個團體內,多有主張,結果被采納的百分比恐怕很低。即使非采取你的意見不可,做上司的,也許會故意加以不重要的改變與補充來表示他的見解,以此高你一等,你也許因此有些不服氣,要在背後加以批評,要知道這是你不懂得人情世故的結果。
社交講堂
很多白領認為上級傻,能力不夠,甚至還不如自己。這種盲目地輕蔑領導的態度非常危險。第一,領導的“傻”未必是真傻,很可能是大智若愚。老板之所以大膽地用你,正是因為作為下屬,你有過人之處。第二,領導的“傻”也許是為了考驗你的忠誠、經驗和能力。他裝作什麼都不知道,讓你放手去做,在你做的過程中,將你的有關情況考察清楚。第三,退一步講,如果領導特別是你的老板真的在某方麵不如你,那也並不意味著你的機會到了。上司之所以是你的上司,老板之所以是你的老板,肯定有你不具備的東西,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做你的老板。
作為下屬,你是在為領導工作,為領導負責,所做的一切都是領導交給的任務。所以應時刻想著領導,尊重領導,甘心為領導效力。
“人微言輕”四個字,你必須記牢,你要忠於自己的本職,少談主張,多想辦法。必要的時候,你要保持沉默,這並不代表別人忽視你的存在,也不代表說話的權利被剝奪,如果你的話有價值,自然就變得有分量了。最要不得的是,企圖用言語吸引別人的注意,而實際上卻是言之無物,隻是想顯示一下自己的地位,這樣的人是最不受歡迎的。
你的辦法是否妥善,也有兩種意思:一是辦法本身的妥善;二是上司心理上的妥善。不合上司心理的辦法,是善而不妥,合於上司心理的辦法,才是善而且妥,因此如何揣摩上司心理,這是很要緊的問題。
有的上司喜歡詳盡的辦法,有的上司喜歡簡明的辦法,你把詳盡的辦法給喜歡簡明的上司看,這當然不妥;你把簡明的辦法,給喜歡詳盡的上司也是不妥。揣摩的方法如下:
第一種是請教老同事,他們能夠把經驗告訴你,隻要你執後輩之禮,他自然肯說的。
第二種是先行試探,同時擬就兩樣辦法,一種是詳盡的,另一種是簡明的,一起交給上司,請他選定。經過此次試探,他的心理你明白了,以後可以單做一種辦法。經過此次試探,同時使得上司知道你的辦法不止一種,他對你的印象格外好些。
當你向上司請示“這件事應該如何處理”時,上司或許會反問你:“那麼你要怎麼處理呢?”當上司這樣反問你的時候,你會不知所措,無法回答嗎?如果是這樣,這就等於沒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所以當你要去請示上司時,心裏一定要先想好自己要怎麼做,然後再去請示主管是否同意你的做法。
在提出你的做法之前,同樣的要收集許多正確的情報,然後整理、分析,這樣才能獲得上司的認可。有時候自己精心想出來的應對方案可能被上司一口回絕,但是千萬不可以因自己提的方案很可能被駁回,就依賴上司的判斷,自己不動腦筋。無論如何還是要提出自己的方案,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再和上司的比較看看,就可以看出自己在分析問題的深度和周全性方麵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另外,有了自己的方案以後,不能就自以為是地把結論丟給上司,而不提供一些正確的情報,也不能任性地覺得隻有自己的方法才能解決問題,對於別人的話一概不聽。因為最後下判斷的還是上司,屬下對上司的決定還是得服從的。
當自己提出的方案和上司的決定有出入時,你隻要慢慢去體會上司的思考傾向,久而久之自然能了解上司的想法,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就會考慮得更周到了。這是年輕人磨練實力的最好辦法。
不要輕視領導,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不挑領導的毛病;不敷衍領導交辦的工作;不賣弄自己,不恃才傲物。
去梯言——
“人微言輕”的意思是地位低的人,說話沒有分量,言論和主張得不到重視。在同一場合中,如果別人的職位比你高,資曆比你深,專業素養比你深厚,那麼你就是“人微”。當處於“人微”的情況時,最聰明的做法是少開口,多動腦,用想辦法的行動代替你的主張。
情景故事
趙蕾在一家國有企業從事財務工作,財務部隻有主任、出納和她三人。主任不管業務,出納去年才憑關係進來,於是全部門所有的工作幾乎都壓在了趙蕾身上。出納隻做現金一塊的活計,連最基本的報銷都不做,但主任從來不說出納半個“不”字,因為她有靠山。在領導的縱容下,出納工作極其馬虎。相反,趙蕾做事努力盡心,可到最後總是吃力不討好。主任有時還會暗示趙蕾,她對工作太認真,把事情都默默地做完了,不等於把他架空了嗎?
趙蕾心底裏直呼冤枉。主任連電腦都不懂,動不動就甩手把所有的工作都推到她一個人身上,把她累得幾乎趴下。到頭來,卻埋怨她太過能幹,趙蕾感到自己簡直裏外不是人。
現在,主任和出納都明顯地表現出不喜歡趙蕾,平時兩人總是有說有笑、有商有量,單單把趙蕾排除在外,趙蕾為此鬱悶不已。
問題分析
上例中的趙蕾對工作兢兢業業,為什麼不被主任肯定?很可能是她平時有些越級的舉動,令主任不滿。她說,自己很想把財務部工作搞好,可是,在三個人中,就隻有她有這個意識。由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角色弄錯了。把部門搞好是主任的事情,作為下屬,應當配合上級完成這一目標,而不是幹脆代替上級去思考。她在言談中,對主任頗為鄙視,主任對此怎麼會沒有察覺呢?看來,趙蕾還是應該先擺正自己的位置。
要搞好和老板的關係,非常關鍵的一條就是要把握尺度,不要越位;否則,所有的一切都將付之東流。
社交講堂
上級和部屬之間的角色關係被確定以後,人們就會依照彼此間所認可的相互交往方式同對方“打交道”。作為上級,依據法律或章程賦予的特定職責和權限進行工作。作為中層主管,則圍繞上級去實現目標。上級和下級都各幹各的事情,既不讓上級領導去幹中層主管人員的事,陷入事務主義;也不應讓下級領導去做上級領導的事,出現“越位”。